七七四十九天之第39天 – 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2023.02.23

再過10天就要「解封」了!
解鎖了一個原本以為不可能的任務
但我知道,這只是剛開始,不是結束

是人都有七情六慾,也許表面上大家可以戴上道德的高帽,但實際的慾望有多少只有自己內心最清楚
不諱言,從青少年開始,七情六慾影響我甚鉅,畢竟我也只是凡夫,品德沒那麼高尚.....
所以這次的挑戰,我總認為是難如登天!


縱使現在回想,「肉慾」之樂是否快樂?
馬的!人都是血肉之軀,怎麼會不快樂?很爽啊!
如同「吃欲」之樂一樣,吃美食怎麼會不爽?

但因為走過了一遭,走過了40年
我心裡其實知道,肉慾之樂縱使再快樂,終究短暫,非常短暫!
激情過後,快樂瞬間消失,平常的煩惱依舊襲來


在「百日築基」一文,我有談到用「白骨觀」來自淨其意
但人畢竟是感官動物,路上看到美女你說看到了再自淨其意,難免亡羊補牢
所以我的方法是「非禮勿視」,減少看的機會,就減少刺激的機會,就連走過身邊的香水味,我都會避免去聞

道家講「精滿不思淫」,男性朋友應該感受更明顯
當你兩三天就要解決一次,其實很容易慾火就被勾起來,或起生理反應
但如果你能撐過2個禮拜,生理反應的衝動會少很多

經過這一個月的洗滌,我確實覺得心裡平靜許多,雖然沒有肉慾之樂,多了一種淵遠流長的怡然之樂
「夫唯不爭,是為大爭」,不是不要快樂,而是想要更長更久的快樂!


-
今天剛把「維摩詰經」讀完,這真是等同於「金剛經」智慧的另一本佛陀鉅作
所謂的「維摩詰」是佛陀時代的「在家居士」,玄奘取經時曾拜訪過他的故居,證明確有其人
維摩詰經」全文以維摩詰與眾菩薩的對話貫穿,其實從經文可以看出,維摩詰是已經成佛的人了!只是他不出頭,一樣尊崇釋迦摩尼,讓佛教只有一個頭

維摩詰卻是一個在家的居士,有老婆、有小孩,作很多生意,也喝酒,也上酒店,那他是怎麼修行的呢?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
「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
「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
「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雖然有親人,但君子之交淡如水,知道一切緣起緣滅
雖然賺錢,但不以為喜,雖然喝酒,但不亂心智

維摩詰經」講的一個很重要、也很棒的觀念 ─ 入世、出世不二
只要你有心修行,紅塵中就是最好修行的地方
不必「離世覓菩提」

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

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你有煩惱,才能修智慧,如同要種植物不能在空中種,要在糞壤之地才能種植,又如同沒有下海,哪能得到寶珠?沒有入煩惱海,怎麼生智慧?

所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我們在紅塵中的磨難,都是為了讓我們能領悟真理

不得不說「鳩摩羅什」的文學造詣真的好!




第二個很棒的觀點 ─「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
其實根本沒有佛土,眾生就是佛土,你在的這個世界就是佛土,不要再想往外去求了!

「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分兩個角度:
一是你自己的心如果清淨,看出去就是淨土,所以心垢故眾生垢,心凈故眾生凈
二是去解決眾生的煩惱,欲度眾生,除其煩惱,當大家都沒煩惱了,也就是淨土了


但我們先別把餅畫那麼大! 什麼眾生、不眾生的....
你身旁的另一半,你的往來朋友家人,就是眾生之一
要度眾生,我先想辦法度我身邊那隻母老虎先

怎麼度?
現在社會要去「施財布施」機會當然是有,但更多的是人與人相處的時候,如果你能察覺他有煩惱,協助他一起想辦法(法布施),或給他精神上的鼓勵(無畏布施),不就是菩薩道了?
生出同理心,就能體察對方的煩惱


-
其實我是「算命王」,但也因為我是算命王,我走過這條路,我知道算命沒辦法解決我心裡的苦,沒辦法解決我的問題

所以我才把這些講出來,我希望有緣看到的你,也能少點痛苦

別把修行太宗教化了,修行從修心開始
即知即行當下就開始,我建議你先從佛教經典入手,但先別讀那些單純歌功頌德的經書,比如阿彌陀經、普門品、地藏經....等等

先看有關佛陀智慧的書比如「金剛經」「維摩詰經」「心經」...等等,這個東西一定要去看其它大德寫的白話註釋,比如我第一本金剛經就是看「智崇居士」寫的註釋,那時我年紀輕輕也覺得可以心領神會

「 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如果你現在覺得苦、覺得困擾、覺得憂鬱,那是你要生智慧的契機到了!
相信我,當下、即刻修行,對你一定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