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佛陀主張吃三淨肉?還是吃素?」
這個問題其實困擾我一段時間,儘管我已經開始實踐吃素
明明我在楞嚴經與其它經典中切切實實看到佛陀說「不應食肉」,但為何又在其它宗教影片中說原始佛教佛陀說可以吃肉,吃三淨肉就好?
所以到底佛陀真實的主張是怎樣,在我心中一直存疑!
昨晚我花時間翻閱了一下資料,得到以下心得:
三淨肉是佛陀「初成道」時,為了讓佛法能比較快速讓一般人接受而制定的權宜之法,先從吃三淨肉,慢慢進化到可以吃素
另外當時僧眾為了各處弘揚佛法,佛陀規定飲食是以「乞食」方式,不挑食、不論貧富,次第行乞,如果還要規定不能吃肉,可能連存活都會是問題
但我認為現代社會早已沒有「不吃肉不能存活」的問題,三淨肉的要件是「不聞殺,不見殺,不疑為己殺」
「不疑為己殺」就是這個動物的死,不能讓你有懷疑祂是因自己而死!
在乞食的過程中,一般是隨緣供養,甚至是吃剩不要的東西才會施食,"為你而殺"的機率幾乎不可能
但現在,我們去餐廳吃飯,你說這個肉本來餐廳就處理好了,並非因為我而殺
但換個角度想,餐廳上的「肉」之所以會死,起因在於「供給客人」,當你成為了這間餐廳的客人,不就是間接造成牠死的因?這難道不是「疑為己殺」嗎?
《楞嚴經》是佛陀晚年(62歲)講的經
「食肉之人,死墮惡道,受無量苦。」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啖),惡業俱生」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永斷婬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噉生氣(生食)。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婬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佛陀入滅前的《大般涅槃經》:
迦葉問佛:「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淨法?」
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汙,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
可見晚年佛陀是明確表態不能吃肉的!
別說不能吃肉了,在《大正藏-顯識論》:「一切出卵不可食,皆有子也」
《楞嚴經》:「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
連蛋都不吃、連草都不踏了,有可能還鼓勵你吃肉嗎?
網路也有影片說佛陀沒有戒吃肉,是梁武帝為了表示誠心,推行吃素,所以這是梁武帝的主觀看法
其實梁武帝是依據《梵綱經》的規定:「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不得食五辛:大蒜、蔥、韭、薤、興渠」,嚴格施行僧人吃素的制度。在頒布《斷酒肉文》中,也引証《大般涅槃經》、《楞伽經》、《央掘魔羅經》等大乘經典為依據
梁武帝更以身作則起誓,自己若做不到吃素
「願一切有大力鬼神,先當苦治蕭衍(即梁武帝)身,然後將付地獄閻羅王與種種苦,乃至眾生皆成佛盡,弟子蕭衍猶在阿鼻地獄中」
所以梁武帝只是按照佛教經典制定僧人吃素的規定,並非他自己的一廂情願
-
釐清這些脈絡後,自己對吃素也才能知其為何,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