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中陰.四大分解
臨終▼
地大(外在元素)<-->肌肉(身體機能)。臨終者的體驗:眼前事物都顯示黃色。身體感覺:山崩地裂。
地溶解成水▼
水大(外在元素)<-->體液(身體機能)。臨終者的體驗:眼前事物都顯示白色。身體感覺:寒冷剌骨。
水溶解成火▼
火大(外在元素)<-->體溫(身體機能)。臨終者的體驗:眼前事物都顯示紅色。身體感覺:烈火灼身。
火溶解成風▼
風大(外在元素)<-->呼吸(身體機能)。臨終者的體驗:眼前事物都顯示綠色。身體感覺:狂風暴雨。
死亡▼
這時生命就將進入意識層面,會暫時喪失感官上的知覺。
應對方法:
臨終者面對這種情景不要恐慌,要平靜地將眼前見到的幻覺都觀想為自己內心的產物,都是虛幻不真實的。這樣,我們的心或神識就一點也不會被改變。
-
密乘中又有觀察死狀自度之法:行人臨命終時,先自觀察其將死狀況 次第來前、一一畢現時,即當專心致志,如法入觀,即自度矣!若此者,自無須乎此書之所云云。其有未能自度,或不免於業力牽使及障礙者,則此上妙要法,不得不請由他人讀誦之,使能由聞得度。
-
中陰初期 (七七日之前三日半或四日,藏文名此期曰“幾海”中陰)
善信:汝如平昔有所修習,有何種種勝上妙嚴之本尊道場觀法者,今時切宜憶念而修行之,堅固不舍
上之告言,反復叮嚀,使垂死者明白入在耳識,印入心中,無一刹那涉及妄念,直至其死法決定完畢已。
若死者為極曾通而未習密法之人,則可改云:
“專汝心念,觀想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本尊即白色四臂觀音,今印一像於書首以便緣觀)。”
總之人能觀入初曙之妙明淨光而解脫者,斯為最上等。如其未能則提醒其靈識導示之,使之能觀入次曙之清淨光明,仍得上等成就。蓋此際死者之身可謂之為方舍大種身之非大種靈識身,方不自知其已死抑未死。故若經導示如法,提醒其靈識,一時如所提醒者,正念觀想,則窮子歸來,投于慈母,與妙明淨性,和合不二,雖有業力,不能為阻。譬如日出,昏夜明破,妙明淨光,自能消滅業力之黑暗。又此際死者靈識,倏入新界,正自莫知所可,故必趁此以淨境之觀念,提醒之使作淨觀。淨念之觀成,則其業力自未由發生以牽引之入歧途也。
中陰中期 (藏文名此期曰“踵倚”中陰)
倘雖經如上各種導示提醒,仍未得正念觀入實相光明者,則死者靈識,不久當降入中陰之中期名曰“踵倚”中陰者。至彼之時,死者平生業力,將逐一相逼而來,阻其入觀實相,故其解脫,自較初期中陰者更難
死者之靈識於初期及中期兩中陰境方將轉替之時,如睡後方欲醒之頃,忽而頓覺較前清明,能了了見知棹上供設各品,有一部為自己而陳列–或此時有人徒其屍身脫衣物,或有人糞除其墊具臥褥等事,乃至或有其眷屬親朋向其屍身悲號哀泣。然因彼尚未完全脫其昏迷故,見彼哭叫者,竟一一答之。詎任彼答言,諸人無一理會彼者!如是彼懊喪莫可名狀,怏怏不樂,廢然欲他去。甫欲離去,忽焉所聞之聲、所見之光、所觸之焰,奇異莫名,驚懼恐怖,不知其可。當此時也,正宜為之作明白曉暢如下之導示曰:
“善信某某:汝之心識,切勿散亂。諦聽諦聽!
善信乎!汝決不可有何癡戀怯懦貪著于此人生世界。汝縱再欲貪著不舍,已不可能,縱能得之,亦不過再度隨波逐流,於茫茫生死苦海,頭出頭沒,有何益樂!?
故汝決不可癡戀怯弱,貪著於生死。最要者,念念不忘,皈命於三寶
善信!汝于中期中陰境界,如遇有足使汝驚惶恐怖、莫知所措者,有一偈言,無上秘密。汝堅誠持念,即可得度。偈曰:
嗟我今入中陰 妙明淨光當證
縱有驚惶恐怖 我觀之如幻境
且能認知諸幻 皆我自識變映
又知諸境即是 中陰幻法之影
此中唯一大事 一心觀妙明淨
喜怒諸尊現前 毫無恐怖相應
善信!汝方作意欲抽身他去,汝必立即感受有法界真空性之無比大光,驟然閃亮,光芒眩耀,莫可仰視。如秋雲善變,忽現奇形怪相,咄咄逼人。
須知此皆汝之自識所變現發射者,不必警恐,但如是認知之。又此極強大光焰照射之中,忽然帶有無比巨大之聲,千倍電雷之烈,此亦無非汝之自識變現而有,不必驚恐。須知汝今之身乃靈識之身,非複四大和合之血骨肉身,所有一切任何暴烈之光焰聲浪,固不能壞汝之靈識身,此種之身,實更無可壞滅死亡者。汝但如是知如是解,則汝自能認識種種幻相,皆汝自識變現所成,亦即汝之中陰現相。
善信!倘汝今時,尚自昏沉迷惚,不自振作,如是如實以認知之者,則汝生時所有修行之觀法定法,亦均徒為無益,而未能使汝得免於此幻相之驚恐。又汝若仍不明白瞭解上述偈文之義諦者,汝亦不能依此總持偈語以悟入實相之道,則結果汝終不免於生死輪回之苦趣而已。”
-
今假定死者為一般極普通之人,為業障牽使,縱經上之數數導示,終未感入其心識。則此之死者必須經歷通常七七四十九日中末兩中陰之境界,除非彼能於中間任何一日,得如導示而忽然證合以得度脫。又下述之第一日者,須知非由死時算起,乃由死後之三日半或四日之時為始。通常死者于此時如從睡夢醒覺,確知已死,然其妄想未除;又亟欲求生之妄念,即於此時將發軔也。
第一日之作法 O藍光 X白光
“善信!汝於前此之三日半期內,乃在癡迷。今乃如夢初醒,必自驚訝曰:“究已發生何事乎?”
汝且諦聽:汝須認識此為中陰,生死業輪轉動之時也。汝於此中所當見者,將有種種光焰及各部聖尊。汝今所見,方如一片藍色之晴明天空耳。
善信!中央當現法界體性智種之發生佛土,此中當有毗盧遮那簿伽梵世尊(版主註:即釋迦摩尼),白色、坐獅子寶座、手執八幅法輪,與無上空性尊聖佛母相抱。此最勝雙尊之無上淨光,將由毗盧遮那世尊之心中發射,光藍色,燦爛眩耀,直射汝身,汝將不敢仰視。隨此藍光同時射入汝者,將有一種薄弱之白光,此乃天道之光。汝因業力所牽,或以法界體性智之藍光為強烈而懷恐怖,不敢觀入,欲逃避之,反于白光生喜樂心。但汝此時,切不可如此!不可於彼燦爛眩耀之「藍光」生驚懼心,惟當恭敬信受,堅固虔誠,而祈願之。須一心觀想此光即毗盧遮那世尊心中所放射,于中陰之險隘道中,來攝受汝者,乃毗盧遮那世尊之恩光也。至於彼薄弱「白光」,由於天道,汝不可喜樂求著於彼,否則汝雖得入天道,仍未脫出六道輪回。此為一大障礙,不可錯誤,不可怯弱,惟當一心欽仰皈命毗盧遮那世尊之藍色淨光
第二日之作法 O白光 X霧光
倘縱經上法導令入觀,而死者之嗔心業障力強。口雖誦上偈,而心奪於幻境,仍自怯弱,未克悟入清淨法界體性,則第二日當有持金剛部主尊,及其眷屬菩薩,放光接引;然同時亦有其地獄業因力相牽引。於是作法者,當呼其名而示之曰:
“善信!汝心莫散亂,諦聽我言:此第二日者,將有根本清淨水大之白光發現。當此之時,寶藍色之東方,上勝妙樂國土,有佛名持金剛部主阿閦(ㄔㄨˋ)鞞薄伽梵世尊,藍色、手執五鈷金剛杵、坐象王寶座,與瑪嘛幾佛母相抱,與其眷屬地藏王及彌勒兩菩薩,各有其佛母名納先瑪及補別瑪者,現在汝前,令汝之原本清淨識性,等同大圓鏡智體者,映入此持金剛部主尊心中,反射一種清淨白光。乃又有由地獄發出之一種如煙如霧之光,亦照汝身。汝為嗔心業力所牽,乃于白光生恐怖,而於地獄之煙霧光,反生喜著。汝切不可如此,汝當振作精神,不可喜著地獄之煙霧光,不可恐怖白光。須知此白光者,乃持金剛部主世尊之妙淨光,來接引汝,度汝于中陰狹道之恩榮光,汝當至誠皈依,投入之;其地獄之煙霧光者,乃汝嗔心業力之所積感,汝若誤著彼光,即入地獄道,一入其中,即諸苦無量,求出無期,故汝不可顧視,而當避此足以妨汝度脫之大障礙。汝當息止一切嗔念,毋自怯弱,惟一心竭誠致敬而皈向持金剛部主薄伽梵世尊
版主註:
至於阿閦(ㄔㄨˋ)佛,漢譯有阿閦鞞、無瞋恚、不動、無動等的名號,是東方世界的佛陀,在大乘佛法中,有極重要的地位,現在住持於東方的妙喜淨土
阿閦佛於因地時,在東方有阿比羅提(譯為妙喜,甚可愛樂的意思)國土,大目(或譯為「廣目」) 如來出世,說菩薩六波羅蜜。那時有一比丘,願意修學菩薩行。大目如來對他說:「學諸菩薩道者甚亦難。所以者何?菩薩於一切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不得有瞋恚。」(《阿閦佛國經》卷上)
這位比丘受了大目如來的啟發,乃發起「對眾生不起瞋恚」的誓願,所以大家就稱他為「阿閦」菩薩。阿閦就是不瞋恚、無忿怒之意,引申為對一切眾生恆超慈悲心,永不為瞋恚所動,所以亦稱為不動或無動。
阿閦佛在東方阿比羅提世界的七寶樹下成佛, 佛剎名為「妙喜」。基於他的願力,這一佛剎沒有三惡道;大地平正,沒有山谷石礫,柔軟而隨足的高低。一切人都行善事,淫泆、瞋怒、愚痴之念甚薄。樹上有自然香美的飲食,與五色華麗的衣服,均能隨意取用。住處皆為七寶所成,浴池有八功德水。沒有外道邪說,也沒有國王,而以阿閦佛為法王。總之,妙喜淨土的境界極為殊勝,乃是阿閦佛本願所召。
依《大寶積經》所說,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緣有多種,但是最根本的因緣則是「應學不動如來往昔菩薩行,發弘誓心願生其國。」另外必須具備行六波羅蜜,善根迴向,願生阿閦佛國;並願當來得見阿閦佛的光明而成就大覺等因緣。總之往生阿閦佛的國土,是需要修習清淨的願行才行。
阿閦佛國的聲聞弟子,是不於精舍集住的;佛沒有為他們制戒,他們也沒有受戒。所以沒有和合大眾,也沒有舉行羯磨,只是在阿蘭若處獨住修行。在妙喜世界中, 「諸菩薩摩訶薩,在家者止高樓上;出家為道者,不在舍止。」(《阿閦佛國經》卷下)在妙喜世界的出家者,是沒有制戒、受戒的,過著獨來獨往、自由的修道生活。
在我們甚為熟悉的《維摩詰所說經》中,曾經對阿閦佛有扼要的描述;該經中的維摩詰居士,就是從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轉生來此土的。而西藏的密勒日巴尊者在涅槃之時,首先朝禮的也就是東方的阿閦佛。
第三日之作法 O黃光 X藍光
然有惡業障礙,及諸驕慢之人,雖經上法指導,仍未能一念觀于上述之白光而得度者。則第三日有寶生如來放光照射彼身,法當又呼死者之名,而示之如下:
“善信:一心諦聽!第三日者,當由根本地大中,射出黃色妙淨光。有南方眾寶莊嚴佛土之寶生如來世尊,身黃色、手執妙寶、坐馬王寶座,與佛眼佛母相抱,與虛空藏及普賢菩薩各有其佛母名瑪蓮瑪及杜別瑪者,以為眷屬,于其圓光聚中,放射平等性智之黃色光,其光焰各各毫端皆具無上妙寶,發光無量,燦爛眩耀,人莫敢視。此光直射汝身,然同時另有一種由人道放出之薄弱黃而帶藍之光,亦照射汝身。當此之時,由於汝之我執驕慢,或畏觀黃色大光,反喜著黃而帶藍色小光。汝不可如此,須知黃色強大之光,乃智慧之光,故必欽仰注觀,不可舍離。若汝能知此智慧光即汝之本智所射映者,汝即可與之合體,無二無別,即可頓證佛果。汝若未能如是認識,則汝當自念:“此乃寶生如來之恩榮光焰,我惟一心皈命。”此實即寶生如來之恩光,鉤召於汝,汝當信受。又彼黃而帶藍之弱小光者,乃由汝之無始我執種子,積聚發現,汝如仍喜著於彼,汝惟再向人道,再曆生老病死諸苦,自甘凡下之趣耳。此為汝解脫之大障礙,故汝不可怯弱,不可顧視於彼小光,惟當消滅我見、及一切偏執,振作精神,一心專念皈向寶生如來世尊
版主註:
寶生佛為佛教五方佛中之南方如來,居於歡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