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
這趟旅程依序拜訪了西湖靈隱寺、寒山寺、高旻寺、牛首山、國清寺、普陀山...等大寺
不過麻瓜就是麻瓜,完全沒有任何神奇體驗😆
唯一比較有感受的,就是在普陀山的最後一站「南海觀音」時,原本整天陰雨綿綿的天氣,突然露出曙光,彷彿菩薩的佛光加被在每一個人身上
雖然我在台灣都吃鍋邊素,不過去到國外,總還是想放肆一下,每天大口吃肉,撐到不行,半個月胖了快2公斤.....
到了旅程最後兩天上普陀山時,才收斂改回吃素😅
其實我每天都吃很多,吃到肚子非常撐,覺得很不舒服,但又日復一日....
後來我了解是「慾望」讓我一直想往肚子裡塞,但其實「身體」早已經足夠了
對應到生活,人之所以覺得不夠,其實也都是因為「慾望」,對生活的不安全感,所以想要一直抓進來,其實真的要過生活,已經是足夠了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緣起」,我也從這次大吃大喝中去觀照自己的慾望
回來之後,已經訂了一個木碗,打算仿照「揣食」,一次抓取固定份量,將食物拌在一起,來訓練盡量不分別
每餐提醒自己「食存五觀」
1.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2.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3.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4.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5. 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眾生心如羽毛,道心容易飄盪,現在雖然是末法,但還不是法末
知道自己錯了,就再來一次,再錯,就再來一次
這也跟「梁皇寶懺」等諸懺悔文一樣,要一直不斷反覆薰習我們的目的一樣,懺其前愆,悔其後過,發願不再犯
這趟到大陸,遇到國慶假期,人多到嚇死人
我們時常把「我」看得很重,可是你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一個「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重要
換句話說,我們認為自己很重要,但放到人海中,也只是一顆微塵而已,一點也不重要
每天新聞那麼多人死亡,你是不是看到已經麻木了?
但他們都跟你一樣,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我」,也都希望離苦得樂、樂生厭死
想清楚這個道理後,就知道「生寄也,死歸也」,身體只是「我所有」,並非「我」,身體殞滅,我在何處?
汪建民在10/07傳出死訊,一個我在大學時常在電視談話節目看到的藝人,就這樣消失在世界上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的警鐘一直不斷在提醒,假設下一刻輪到我們,捫心自問,「借假修真」的功課我完成了多少?
想到就不自覺背脊發冷💀
這次到普陀山,大陸進香團的功力更甚台灣,每個人背包就揹著一大桶香,感覺像背著弓箭要去戰鬥一樣😅
寧可插別人隊,也要爭著投錢作功德,也要爭著排隊蓋香印,寧可踩上寺裡的拜墊去插香......
「終日口念般若,心中不修此行」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佈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這還是民間信仰比較可惜的地方.....
以前對「修行」兩個字,感覺很模糊,好像知道,又好像什麼都不知道
現在問我修行,我會說「反覆練習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影響內心」
即 看到美醜、聞到香臭、好吃不好吃...等,不生好惡,耳朵聽到惡言不瞋恨,身體的痛養不起煩惱,甚至在思維上不起善惡對錯的分別....
簡單講就是「不一不異,謂之不二」「不起分別心」,這比登天還難,所以才要「重複練習」,謂之修行
雖然六祖惠能強調「頓悟」
不過我個人比較傾向《楞嚴經》說的「理則頓悟,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簡單講,道理你懂就懂了,就是頓悟了
但懂了跟你能做到多少,是兩碼子事,所以事情要次第慢慢消除
舉個例子:
我跟你說生氣很不好,「劫功德賊,莫過嗔恚」,你懂了、開心的接受了,然後你就從此不發脾氣了?可能嗎?
我跟你講「淫心不除,塵不可出」「菩薩見慾,如避火坑」,然後你就不淫了?😆
要像這些高僧大德在某個時間點突然頓悟、大悟、開悟,一定有前面要修習的過程,在時機成熟時,才會瓜熟蒂落
如同近代第一高僧虛雲老和尚,苦行六年,學習天台五年,從普陀山三步一跪拜至五臺山三年,花十年步行,翻越喜馬拉雅山,行蹤遍及西藏、印度、錫蘭、緬甸等地,56歲才在高旻寺開悟
如果像虛雲老和尚據說是明代四大高僧的「憨山大師」轉世,都要經歷過那麼多的苦行、參禪、修定、深入經藏、廣學諸佛教,才能在杯子落下的那一刻「頓悟」,何況我等凡夫?
這也符合楞嚴經的「六解一亡」概念,六結次第而解後,才有機會在最後一刻頓悟
通常我們在靜坐時,也許有靜、有悟、有定,起座後就都跑不見了
但反而是生活當中的「動中攝念」是更重要的,如惜水之家,善治隄塘,所以為什麼淨土法門提倡無時無刻心不離佛號,或持咒、或參話頭,都是同樣的概念
另外,我還是不建議把經當工具、當咒語在讀,只為了迴向、只為了功德
經就是一本書,讀書就是要獲取智慧,獲取智慧就要去了解思惟
但也不要落入只是單純的學習學問,而不去試著落實,那也就只是空談而已
「解行並重」理解與執行同等重要,理解是尋找方向,執行才是邁開腳步,若不邁開腳步,如何到達目的地?
最後分享「拖屍者是誰?」這句話頭,我個人覺得頗受用!
「誰」即是內心的真如自性,「屍」是四大假合的身體,參這句話頭更能體會內心跟肉身是可以分開的,也更能體會靈魂只是暫宿這副肉身而已
以上粗淺心得,貽笑大方
如果對修行沒興趣的可能會很想睡吧😅
-
【補充】
分享幾種常見的靜坐修行方式
◼️念佛(或數息):最普攝群機的法門,將意念收攝在佛號中
◼️觀想:不管你是要觀想佛像也好、亮點也好、蓮花也罷,都是把意念收攝在你觀想的畫面中
◼️參禪:參話頭,常見的就幾種「念佛者誰?」「拖屍者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都是把意念收攝在那個「誰」
◼️觀照:加了思惟、薰修的效果進去,比如觀不淨、苦、空、無常、無我...等
可以發現,不管什麼法門,萬法歸一,都是把意念「收攝」在某處,只是用的方式不同而已,是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
-
2024.10.17 就謝天吧
在還沒到普陀山之前,陸續聽到三四組大陸人,說普陀山的觀音很靈驗
因為這次大陸的行程,普陀山是在最後2天,旅行到一半的時候,我覺得我的聽力有變嚴重,類固醇也吃了、藥水也喝了、針也打了....還是沒有起色
到普陀山後,因為普陀山是一個地名,上面的大小佛寺1000多間,我們跑出名的也8-10間了,所以你許願也是每一尊觀音都要許一下
這兩天回到台灣,昨天我在聽電話的時候,覺得電話傳來的聲音不模糊了,今天作檢查,果然醫生說有變好了
可是回來台灣其實還是只有喝藥水而已,沒有其它的治療,所以醫生也無法判斷原因
就謝天吧🙏謝謝普陀山觀音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