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文字即入法界
昨天提到立冤親債主的牌位,其實也只是在紙上簡單書寫文字即可,為什麼?
因為文字就是我們跟法界溝通的媒介
我們的祖先牌位,其實也只是一張一張寫著祖先名字的字卡而已
有些簡易佛堂,也只是用紅紙書寫神明的名字,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就可以供奉了
台大校長李嗣岑教授的靈學實驗,「佛」、「藥師佛」「老子」「耶穌」等一些字體的排列組合,都可以看到金光、金人等異象
所以我相信文字本身就是與法界溝通的工具之一,有名字就有祂們的位置,李嗣岑教授比喻成網址
冤親債主亦復如是,所以自家佛堂就可以立,不見得要透過佛寺或老師
2025.04.11
愈想掌握就愈不快樂
連身體老病都不可控
還有什麼是你能掌握
只能控制自己的心了
2025.03.21 今生的冤親債主
當我在唸經迴向給累世冤親債主的時候
也同時會想到「今生」的冤親債主
我們過去一定有跟人家結過怨的時候
也許我們會認為自己沒錯
但對方何嘗不也是這樣想?
所以一樣要懺悔自己,能做的範圍內,別讓這個仇恨再加深,能解開當然更好
無量壽經:「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
今生的微小恨意,都可能造成來生的大怨
所以未來,盡可能別再結新仇
盡量與人為善、結善緣
「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欲成佛道,先結人緣」
2025.03.21 禮敬諸佛 廣修供養
剛剛利用等「通靈中醫」的時間,搜尋了一下附近的佛寺,每間進去參拜一下,投個100元的香油錢,剛剛這樣就跑了6間,感覺不錯
小佛寺通常比香火道場的廟宇人少,所以其實更需要金錢上的支持
佛經記載諸佛菩薩在成佛前,通常供養過無數諸佛,我們去各個佛寺結緣,其實意思一樣,也是普賢十大願王的「禮敬諸佛」「廣修供養」
分享給大家
2025.03.18 終於背完楞嚴咒2620字
慧律法師說他只花了18個小時就背完楞嚴咒
凡夫如我花了3個月的時間,一樣可以背完
修行就是這樣,你不用很厲害才開始
但你願意開始,有一天也會很厲害!
共勉
2024/12/24開始背楞嚴咒
01/24第一會完成,共32天(1017字)
02/04第二會完成,共11天(191字)
02/19第三會完成,共15天(616字)
03/05第四會完成,共14天(387字)
03/19第五會完成,共14天(427字)
目前共85天
平均日進度 100% /85D = 1.17 %/D
2025.03.18 跟王友聊到安樂死的問題
我跟我老婆也討論過,不過這種事沒有標準答案,只是提出一個問號讓大家思考而已
算命的積極作為
另外算命對我的意義,是讓我更積極面對人生,不管結論如何,至少你盡全力努力過!
才有資格談命定
倓虛法師死而復生的故事也很有趣,大家無聊可以看看
影塵回憶錄:
2025.03.18 念佛往生的標準 — 繫念不亂
目前普遍流傳的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
「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我們都知道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文辭優美,以能翻譯佛經的意思為主,比較不注重文字的直接翻譯,所以翻譯者的主觀感受影響很大
而「玄奘大師」比較注重「文字直翻」,雖然不一定優美,不過某種程度可以更直觀感受佛陀想表達的意思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
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是「一心不亂」
玄奘大師翻譯的是「繫念不亂」
假設佛經所要表達的意思比較貼近於「繫念不亂」,這樣的標準其實會比「一心不亂」要來的容易多
因為「一心」坦白講不容易做到,但「經常繫念於心」,形影不離如子憶母,就相對比較容易
2025.03.18 我心中的佛法修學次第
小乘>大乘>密宗
1. 小乘:
「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
許多所謂發菩提心的大乘人,自身煩惱熾盛,貪嗔癡心未斷,要怎麼去渡人?
不修基本的禪定,卻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未免有眼高手低之感
2. 大乘:
小乘斷煩惱的基礎應當先打好,再來談發菩提心的六度萬行
大乘的發心與理觀很重要,正確的發心與由定發的慧,可以引導外在的事修不致於荒腔走板,解行並重,才來談所謂的「渡眾」
3.密宗:
密宗也是歸類在大乘佛教
大乘的心態調整好,才來借助密宗的「工具」
不管是持咒、手印、還是觀想
如同一把刀,善者持之行善,惡者持之行惡
所以實際在密宗的修持上,也都要求要經過顯宗的經論考試後
才能繼續修學「四部密續」
我認為三乘同時修學亦無不可,禪、淨、律、密相互融通
不應偏廢小乘
2025.03.18 佛教海底龍宮所在地 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被視為的大乘佛教的開創人
傳說中他從海底龍宮取出了「華嚴經」
據印順大師的考證,傳說的海底龍宮,即:
烏荼的福城以東的「補澀波耆釐」
其地相當於今東印度之奧立沙Orīssa
的 LangudiHill,即龍樹塔、靈塔所在地
詳見
https://ecstasychen.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28.html?m=1
海底龍宮只是被神化之後的稱呼
2025.03.16 日常飲食 抗氧化飲食
地瓜葉+菠菜
生洋蔥(效果比熟洋蔥好)
咖啡+綠茶粉+人參粉
苦茶油+亞麻仁籽油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為成道業故受此食
2025.03.16 用量子解釋法界一體的道理
很有創造性的論述—「世界是連在一起的」
所以為什麼佛法說整個法界是一體的
為什麼萬法唯心識所現
既然是一體,傷害別人實際上就是傷害自己
所以「仁者無敵」「心淨故眾生淨」
所以迴向為什麼有效?迴向入法界故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2Es5v7HUt2/
2025.03.16 去拜拜建議不要買花
其實我在寺裡當義工的時候,每天要丟掉2大桶花,這些花都是當天信眾買來的
其實丟的時候我都覺得很可惜,可是你不丟也沒辦法,因為每天都有很多鮮花湧入...
我倒寧願信眾買供品來,是可以帶回家自己吃的,至少不會造成物資浪費,除非你會把花帶回家...
而且據我所知,寺裡每天丟掉的廚餘,也是很驚人....
我個人的想法是:錢是比較實際的,如果你感覺這間廟寺,沒什麼香火,經費短缺,那直接投錢就好,要買花廟寺也可以用這些錢買
如果香火旺盛,感覺不缺錢,那我建議你投零錢就好,把大部分香油錢捐給弱勢團體,功德迴向這間廟寺的佛菩薩,祂們不會缺你這點錢的
據我所知寺裡的資產也是上億的😅
2025.03.15 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有趣歷史
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沙門「釋利防」等18位賢者攜經來化秦始皇,秦始皇不信佛教,把他們關進牢裡。半夜,有丈六金剛打破牢獄把釋利防等人救走
唐代法琳《破邪論》也有此說,梁啓超在《佛教之初輸入》認為此事可信
這也是佛教十八這個數字最早成形的開始,如十八羅漢
【原文】
隋.費長房《歷代三寶紀》:
又始皇時,有諸沙門釋利防等十八賢者,齎經來化,始皇弗從,遂禁利防等,夜有金剛丈六人來破獄出之,始皇驚怖稽首謝焉
2025.03.13 拈花微笑可能只是傳說?
目前「拈花微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典故唯一出處只有《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而此經在《大藏經》中並無收藏,日本學者「忽滑谷快天」考證此經為偽經
換句話說,拈花微笑的故事並無確切的佛經出處,很可能只是禪宗以耳傳耳的傳說而已
不過故事很美,寓意很深,也是一段佳話了!
2025.03.12【煙供儀軌】分享
◼️恭請護持(你相應的主神)
觀音菩薩、關聖帝君、地藏菩薩、蓮花生大士
◼️普召請真言
南無部部帝唎 伽哩哆哩 怛哆誐哆耶
◼️解怨結真言
唵 三陀囉 伽陀 娑婆訶
◼️變億咒
唵 三拔惹 三拔惹
波瑪 納薩惹
嘛哈 藏巴巴
吽 帕得 莎哈
◼️點燃香爐裡面的供物
◼️上供下施煙供咒:
唵 阿扎地
殊嚕 普巴耶
娑訶
◼️開咽喉真言
唵 步步底哩 伽哆哩 怛哆誐哆耶
◼️變食咒
南無 薩嚩 怛他 誐哆
嚩嚧枳帝
唵 三跋羅 三跋羅 吽
◼️三字明咒:嗡阿吽
觀想自己為本尊,施食與法
煙供的煙霧變無量無邊
六道眾生都吃飽喝足
◼️甘露水真言
南無蘇嚕婆耶 怛他誐哆耶
怛侄他 唵 蘇嚕囌嚕
缽囉蘇嚕 缽囉蘇嚕 娑婆訶
(看自己要持什麼,心經是基本款)
◼️心經
◼️大悲咒、準提咒、藥師咒、隨求、日月光
◼️六字大明咒、滅定業真言
◼️施無遮食真言:唵 穆利陵莎訶
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
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施食與鬼神,皆共成佛道
◼️迴向文
願以所修諸功德
悉皆供養三寶尊
願佛聖法普昌隆
迴向( )
2025.03.18 維摩詰經裡的精彩對話
舍利弗問天女:妳怎麼不轉成男身?
天女:我12年來,希望變成女身都沒辦法,就像幻師化成幻女一樣,你說我是男是女?
這時天女用神通力,把自己跟舍利弗對調身體,舍利弗變成了天女的樣子
天女故意問舍利弗:你怎麼不轉成男身呢?
這個對話,主要闡釋:
一切諸法,非男非女,實相不為外相所拘
(原文)
舍利弗問天女言:汝何以不轉女身?
天女曰:
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為正問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
天女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定相
云何乃問,不轉女身?
即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
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為女身
天女曰:
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
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
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
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2025.03.08 九華山地藏肉身菩薩 – 金喬覺
九華山的第一位肉身菩薩是唐代的金地藏(公元696—794)。金地藏,原名金喬覺,是當時唐代藩屬新羅國王族,也就是韓國人。金喬覺相貌非凡,「項聳骨奇,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惡,穎悟天然」,24歲出家,法號就叫「地藏」,在唐開元末年帶著神犬「諦聽」,渡海來華求法。一路披荊斬棘,餐風露宿,萬里行腳,登上九華山,最後選擇深山僻靜的巖洞棲居,苦修75年,於99歲圓寂。圓寂之後坐缸,三年之後開缸,身色如生前,全身不腐,成為肉身菩薩。弘聖師父上人開示說,金剛不壞的舍利乃是願力起用,是願力的能量作用,不是現代科學家從物質角度可以去探索出來的。「不發菩提心,不能成佛道」,那麼金地藏肉身菩薩在一千兩百年後仍存留在這世間,示現給我們的是什麼樣的願力與學習?
在《神僧傳》中記載,當時九華山有個大地主閔公,敬重三寶、護持佛法,經常設齋供僧,但每次供僧總供不到一百個,總是欠缺一位。一次,在巖洞修行的金喬覺前來,閔公很開心終於能圓滿供養百僧齋的功德,而金喬覺卻說:「我不是來化齋的,我是來化山頭的。」閔公說:「這整座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山頭,都是我的呀,法師您需要多大地方都可以呀。」金喬覺:「我只要有一件袈裟大的地方就可以了。」閔公很不解那一點點地怎麼夠,但也就答應了。不想金喬覺脫下袈裟往空中一拋,整件袈裟化作一團紅雲,覆蓋了整座九華山九十九個山頭。閔公見其法力無邊,當下便把整座山都布施奉獻給了金喬覺。
不過,金喬覺化到了山頭,並未因此開始建造寺院塔廟,而仍是繼續苦修禪行──修自己的清淨法身,修自身的這座塔廟。金喬覺這般不同於流俗蓋塔廟、講經說法的清淨苦行,深深感動了閔公,願作為金喬覺的護持,而他的兒子更在金喬覺座下出家,法號「道明」,父子兩人就此一起追隨金喬覺修行,因此現在九華山,金地藏塑像的兩側皆以道明、閔公為脅侍。
到了唐朝至德初年,那時金喬覺已經在九華山修行了36個年頭。一日,青陽縣的鄉紳賢達諸葛節等人上山賞秋,他們不經意走過石巖,看到金喬覺正在洞中閉目跌坐,身旁支著一個斷足鼎,裡面煮著摻雜著少量米食的白土。諸葛節等人見到這番景象,甚為驚訝,投地號泣,說:「和尚您在此如此苦行,這是我們的過錯啊!」因此號集鄉親們在化城谷地為金喬覺建造了禪房精舍——化城寺。金喬覺入住化城寺後,開始收徒納眾,廣施教化,寺名遠播,成為九華山開山祖寺。
儘管金喬覺率眾農禪並重,但皈者如雲,仍難解決僧眾衣食之缺。於是又率眾開掘石頭獲取白土,這種土顏色青白,看上去就像麵粉一樣,吃飯時就摻和點白土。大家不分長幼,火耕種地,自給自足,雖生活艱苦,卻好樂佛法。如此不要依賴施捨來修身,而靠自己的雙手養命敬佛的清修苦行,被人們稱為「南方的枯槁眾」,對當時佛法昌盛、塔廟興盛的大唐來說,實屬罕見。
雖然山中修行清苦,食物不足,但深受他德化、攝受前來的學法者不怕沒食物吃,異口同聲地說:「願請法食來滋養慧命,不以物食而延長生命。願學大師以慧命、蒼生為重的悲行大願。」
唐德宗貞元十年(794),這年金喬覺大師99歲,一日,忽然召集弟子們告別。那日,只聽得群山悲鳴,巨石隕落,彷彿整個世界都被震撼了。大師示現圓寂時,寺裡的叩鐘無聲無息地墜落在地上,屋頂上的椽木也崩壞,昭告著大師將離開了。金喬覺大師往生後,在石函中結跏趺坐,經過三年,弟子們開啟匣蓋,發現大師肉身無絲毫損壞、面容宛如生前,因此將大師肉身遷移迎入寶塔供奉,一路上抬動大師,只聞骨節搖動猶如金鎖撼鳴,經云「菩薩鉤鎖,百骸鳴矣」,可以證知為真正的地藏菩薩無疑,並尊稱他為「金地藏」。而今他的金剛不壞真身舍利就供奉在九華山護國月身寶殿的佛塔裡,讓後世頂禮行願,見舍利即見大師本人。
2025.03.06洞穴寓言(洞喻) 柏拉圖
佛教認為:所有一切緣起的外境,都是假相、幻境
2400年前的柏拉圖,比喻得很好,只是人們是否能接受真實的世界?
#洞穴寓言
一群人被困在幽暗的洞穴裡,手腳綁得死死的,連頭都轉不了,只能眼巴巴地瞅著前面的石壁,而他們身後,一堆火劈裡啪啦地燒著,火光把他們和身後東西的影子投射到石壁上。
長期的與世隔絕,這幫人居然把這些影子當成了真實的世界,他們還給影子起了名字,編了故事,甚至發展出一套影子的物理學
後來其中一個人掙脫了束縛,爬出了洞口,外面陽光刺眼,光線會傷害他的眼睛,讓他難以看清,囚犯會痛苦地轉身跑回他所習慣的地方
直到他適應光線,當他看到真實的世界,他整個人都懵了,這才知道原來之前看到的都是虛幻的。
2025.02.28 什麼財富能帶到來生?
答案是「福份」
善用今生的財富
累積來生的福份
2025.02.23 一貫道與佛教的差異?
2025.02.21 禪淨密不二
我們通常講「禪淨不二」,念佛至一心不亂即禪,我靜坐時也都以念佛為主
但其實「觀想念佛」中,觀想阿彌陀佛放光如對目前,若改為觀想阿彌陀佛與自己無二無別,也就是密宗的「本尊相應法」,佛號(持咒)搭配本尊觀想,最多結個彌陀印或接引印,就是典型的密宗修持方式了
如果再加上持戒,那不就是「禪淨律密」四修了嗎😄
2025.02.20 地獄十習因 楞嚴經
我們的息氣,感招下地獄的果報,看看自己中了幾個😅
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1、淫習:淫欲
2、貪習:貪心
3、慢習:我慢(傲慢)
4、瞋習:嗔怒(生氣)
5、詐習:欺詐
6、誑習:欺誑
7、怨習:怨恨
8、見習:我見(執著自己的意見以為最勝)
9、枉習:冤枉別人
10、訟習:訴訟
2025.02.12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永明延壽禪師」被譽為是「阿彌陀佛」再來,現在的阿彌陀佛誕辰就是用永明禪師的生日訂的,可見他的地位
今天在讀虛雲老和尚的書,看到一段是明朝集「儒釋道」於大成的大學士「宋濂」,是永明延壽禪師的轉世
可惜的是宋濂雖然生前成就斐然,但卻沒能得到善終
因此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高僧如永明禪師,都還要再來轉世,未能出離三界
會不會世上真有輪迴,但不論怎麼修,都無法脫離輪迴?
如同密宗不斷轉世的活佛一樣?
當然你也可以解釋他們是乘願而來
端看你怎麼想了
我當然是不希望這個假設成立,不然還修啥呢😅
資料:
宋濂在《血書華嚴經贊》中寫道:在他出生之時,母親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僧人手持《華嚴經》而來,對她說,我就是永明延壽禪師,想借一室,以終此卷。當她醒來,小孩就要出生,為此給小孩取名壽,後來才改為濂。宋濂因延壽禪師的著作、作為等,深受影響,以為自身與延壽禪師有前世因緣,為此以延壽禪師轉身自命,把延壽禪師當作佛學的導師。
宋濂就是在延壽禪師佛學思想的基礎上,融釋道儒為一體的,最終成為集釋道儒於一身的集大成者。宋濂自號無相居士,可見對佛學之重視。在宋濂看來,釋道儒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從而達到於天下之書沒有不讀之境地。如同延壽禪師一樣,吸收各家各路先輩之精華,為我所用。只是延壽禪師囿於佛學,而宋濂走出佛學研究佛學。
宋濂深研佛理至高深後,脫離官場之險惡,但宋濂終究脫不開自身的命運。明洪武十三年,因長孫宋慎牽連,宋濂被流放,卒於途中一僧寺。當時他已臥病不食日久,臨終書《觀化貼》。云:君子觀化,小人怛化。中心既怛,何以能觀。我心情識盡空,等於太虛。不見空空,不見不空。大小乘法門不過如此,人自不信,可憐可笑。這是宋濂的絕唱,是對自身佛學的概括,從中可以品出其對佛學之深厚、對世事之洞悉。
宋濂死於夔州,年七十二。有史料顯示其為病逝,也有史料表示其為上吊自盡
2025.02.10 默認模式網路
很有意思的影片,講的是科學,又全部都是佛法的修行方式
充分解釋了為什麼要無時無刻的專心念佛持咒,以及入定、天眼通的原理
還有為什麼同時持名+觀想念佛更容易專注
2025.02.03 無常迅速
我們都認為這一天不會這麼快到來
都認為我們後面的日子多著呢
如果你能預見未來
會知道我們每天都在倒數,如少水魚...
也許這天比你想像中更近
把握今天、把握當下
能修行一天是一天,別寄望還有明天可修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祝福大家都能如《涅槃經》中的 #重罪輕報:
「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現世輕受,不墮地獄,云何是業能得現報?
懺悔發露,所有諸惡,既悔之後,更不敢作
慚愧成就故,供養三寶故,常自呵責故
是人以是,善業因緣,不墮地獄,現世輕報」
2025.01.28 影片分享
看到這部神經科學的影片,不得不讚嘆2600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就提出了「無我」的觀念
以下▲是神經科學家提出的內容:
▲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背後並沒有「我」或「自由意志」在做決定,自由意志是大自然裡面做決定的過程,它是自然發生的,並不是自由的
▲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由意識到「我」開始,認為「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個「我」在身體裡,我們經常錯誤的把「意識」認為是「我」,很明顯這是一種錯覺
♥️來看看《圓覺經》: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簡單說:心並不存在,是一種六根接觸外境的錯覺
▲如果你的記憶不是連續的,如果你能意識到每個當下的瞬間,你就不太會感覺到「我」的存在
♥️佛語:「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這不就是禪修時,把心專注當下的意義嗎?不就是楊定一博士的「覺、在」嗎?
▲當我們高度專注時,或冥想時,我們就不會那麼意識到我與其它人、這個世界的不同,這個狀態更接近生命根本的現實
♥️為什麼要「制心一處」?
為什麼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切無我,或一即一切」?
-
各位如果有興趣,再去看看楊博士的「舍利子物質是未來很重要的科學」相關影片,他經由實驗證明,舍利子是惰性物質,不與任何東西反應,而且也是一種超超導體,因為佛陀已經達到意識與身體合一的境界
頂禮這位偉大的覺者,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土難生」
今生有幸聽聞佛法,是多大的幸運?
2025.01.27 應作如是觀
一切的慾望,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五官」的刺激而已
其實我們喜歡吃好吃的食物,也是味道上的刺激,食物一入喉嚨,就開始消化排泄了
所以所謂美味的食物,就是在嘴巴的那幾秒味蕾的刺激而已,而刺激的覺受就是「幻」,皆從「妄」生
色聲香味觸法,皆應作如是觀!
2025.01.24 楊定一博士 現代覺者 長庚生技董事長
他把修行的證悟,用更現代的語言表達出來
所說的法與佛經無二無別,他
所謂的「臣服」,其實就是佛法的了知世間「一切皆幻」,故臣服
所謂的「參」,其實就是禪宗的參話頭的概念,一切無我
只要你還有覺、有思惟、用頭腦,就有二元對立,空掉一切,就是他說的「回家」,就是佛教說的「見性」
很有意思的人物,推薦去看看他的系列影片
2025.01.23【一起讀楞嚴】捨識用根
(註) 本詞出自明朝「交光大師」,雖然有些法師持不同見解,不過大致上為漢傳佛教所接受
■簡單講: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六塵(外在境界),所以有六識
比如眼睛看到的影像、耳朵聽到的聲音....,讓你產生了意識分別思惟,引起心裡的煩惱
其實一切外境,都是我們的心所影現而已,它沒有好與壞
比如你聽到人家罵你,罵你的言語本身也只是一種「聲音」,聲音沒有好與壞,是你聽進去了、用意識思惟它了,就產生了喜好,認為這是在罵你,而起了情緒煩惱
人的煩惱來源,就是「境風吹識浪」,我們感受到的外境,一直吹襲我們的意識,讓我們起波濤洶湧的無明煩惱
所以「捨識用根」的修行,就是不管你看到、聽到、聞到、感受到....什麼,都試著先不去判斷喜不喜歡,把它當成單純的影像、聲音、味道、觸覺....只去看它的「本質」
沒有喜不喜歡,心就不會隨之起煩惱,能夠平靜,才有機會談「如如不動」
2025.01.23 龍樹菩薩 八宗共祖
兩次看到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部分內容,都深感讚嘆!
下文是龍樹菩薩教「如何修行忍辱?如何滅瞋心?」
(原文)
菩薩自念:
「我不應如諸餘人,常隨生死水流,我當逆流以求盡源,入泥洹道
一切凡人,侵至則瞋,益至則喜,怖處則畏
我為菩薩,不可如彼,雖未斷結,當自抑制,修行忍辱
惱害不瞋,敬養不喜,眾苦艱難,不應怖畏
當為眾生,興大悲心!」
若見眾生來為惱亂,當自念言:
「彼若不加眾惱惱我,則我不成忍辱,以是故言,是我親厚,亦是我師」
復次菩薩心知,如佛所說:
『眾生無始,世界無際,往來五道,輪轉無量』
我亦曾為眾生父母兄弟,眾生亦皆曾為我父母兄弟,當來亦爾,以是推之,不應惡心而懷瞋害
復次思惟:「眾生之中,佛種甚多,若我瞋意向之,則為瞋佛,若我瞋佛,則為已了!如說鴿鳥當得作佛,今雖是鳥,不可輕也!」
2025.01.23 洋蔥非五辛
洋蔥含有大量「蒜素」,所以有很強的抗氧化功能
但不知道為什麼佛陀當時沒把洋蔥列為五辛?
五辛裡面的「興渠」不是洋蔥
難道印度沒產洋蔥?一查印度是世界洋蔥第二大生產地
不過現在台灣的素食很多還是以訛傳訛把洋蔥當成五辛
2024.12.28 台灣佛教
我們知道藏傳佛教是印度佛教傳入藏地,融合當地的「苯教」而成
在我這幾個月的觀察,我覺得現在的佛教,也已不是單純的「漢傳佛教」,而是融入道教、靈修的「台灣佛教」了
比如我看到好幾位寺裡的師父,在問另一間寺號稱會通靈的廟公,菩薩的籤詩如何指示?
比如有人生病時,會說這個是業力纏身,要幫他「處理」(比手畫腳),或要唸多少經迴向
比如重大決定時,會用博杯請示
比如初一十五對拜拜供品與各種法會的重視,勝於一切
比如昨天載比丘尼師父下山,他準備的很多金紙跟供品,說要請玉皇上帝幫忙處理事情...
當然不見得每間佛寺一樣,也不見得這樣就是不好
不過確實有時候我會覺得師父們比我更迷信😅
2024.12.25 地獄火
昨天在聽「淨界法師」開示時,提到《楞嚴經》裡說,為什麼有些人往生,會看到地獄業火?
是因為臨終時,身體會很冷,所以看到溫暖的地方就會想去
我想到另一個公案,有人臨終前覺得很冷,魂遊時看到有間屋子掛著皮外套,便趕快拿起來穿,結果醒來發現自己出生在豬圈,嚇死、只好讓自己絕食餓死再投胎....
從這裡我領悟到一個修行的方向:對治身體的慾望
舉凡身體的冷熱感、飢餓感、疼痛感、疲累感、淫欲.....都要對治
不然生死關頭一來,會依照身體的本能反應去做業力給你的選擇
人之將死,如龜脫殼,沒幾個受的了的
所以佛陀教法為什麼要但三衣、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頭陀行,我想有這樣的用意在
但嘴巴說很容易,要修,得用一輩子的時間,看有沒有機會跨過這個身劫
2024.12.21生死關頭
昨天兩隻狗掏了桌上的西藥來吃,以為只有一隻緊急治療,沒想到晚上發現還有另一隻更嚴重,到凌晨4點已經有點僵硬發出呻吟,致電高生動物醫院院長研判腦部有出血
先到我家附近的寵物醫院急診,醫生說只能打利尿劑,致電高生,院長說不行,出血會更嚴重
立馬再趕往高生,從凌晨5點奮戰到中午11點半,生命跡象總算恢復穩定
這裡我必須大推台中「高生動物醫院」,之前救了我一隻心絲蟲末期的狗的命,今天又救了我另外兩隻狗
高生的設備與醫術大概是最頂的,只是費用不便宜
這兩隻狗一隻花了1萬8,第二隻花了4萬3,一天噴掉6萬......這狗的身價不菲!
不過能救命還是最重要的,無法想像今天如果是給另一家動物醫院急救的下場
當然我們也不斷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與向菩薩發願......最後感謝佛菩薩加被總算是救回來了
在熬夜等候的過程中,我也把「淨土13位祖師」研究了一輪,除了初祖「慧遠大師」與十一祖「省庵大師」有提到配合「觀想念佛」外,其餘11祖皆提倡「持名念佛」
供大家作為念佛的準則,當然如果已經有基礎想再增上,加上觀想念佛自然更臻完備
南無阿彌陀佛🙏
2024.12.09 佛力慈悲不思議
昨天去醫院探視,持續昏迷中
晚上幫師父念佛,早上06:30在觀世音菩薩前發願,07:15分傳來好消息
讚嘆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讚嘆諸佛願力不可思議
讚嘆幫師父唸經迴向的眾大德
修行人會不會死?會!
所以修行不是為了執著長生,而是無懼生死
修行是坦然接受世間的無常都是「常」
而非因為修行你就不失去什麼
共勉!邁入佛七最後一天
2024.11.29 我要懺悔 有乞者不與戒
這次在西門町,有個阿婆跟我要10元買麵包,我看她衣著乾淨,覺得應該是騙人的就沒給她了
其實給她個5元10元也是可以的,被騙也損失不了什麼
如果真的騙人因果也是她自付
我懺悔改進🙏
優婆塞戒經
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戒已
見有乞者,不能多少隨宜分與,空遣還者
是優婆塞、優婆夷得失意罪
2024.11.15
抓癢很舒服,不癢更舒服
滿足慾望很舒服,沒有慾望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