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王修行小語

2025.09.11 你希望你是朋友間的第幾名

1、朋友都比我弱,我是裡面最強的

2、朋友都比我強,我是裡面最弱的

你怎麼選?


正常人選1,但你應該說服自己選2

為什麼,你可以這麼想:


因為如果朋友都過得比我差,搞不好很多事情還要來麻煩我幫忙、跟我借錢,我不是更多事?


但如果朋友都過得比我好,不代表我過的不好呀

我過的也很好,但我希望我的朋友比我更好,這樣他們不僅不會找我借錢,還有機會拉我一把,如果大家都拉我一把,那我不是更好?


夠俗氣吧?!


當你看見朋友比你更有成就時,會不會生忌妒心?會不會見不得人好?


但其實這樣你不會比較好,因為上面的結果已經推給你看了

而且你的心裡會更不快樂!

所以看到別人好、別人賺錢、買新車、買樓房,你要祝福他

因為你自己也會更好,心裡也才會快樂


這個願力再放大

菩薩也希望眾生比他更先成就佛道


《華嚴經》

若我不令一切眾生、住無上解脫道,而我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則違我本願,是所不應。是故,要當先令一切眾生得無上菩提,無餘涅槃,然後成佛,何以故?

非眾生請我發心,我自為眾生作不請之友


2025.08.25 修行會讓自己的運勢比較順利嗎

我的命盤,很多老師給過我這樣的建議

我相信你也聽過很多老師這樣建議你

「要修哦!要修才會順!」


那你問我,步入修行後,真的有比較順利嗎?

客觀上,其實我不敢講是否真的比較順利

就我而言,有單來、我就講,該做的還得做

沒單時,有很多時間可以好好用功,也覺得充實快樂

遇到破財時、關卡時,就把它當成必然會發生的考驗,安心受報


所以當心不起「順」與「不順」的感受時

自然就不會覺得不順

沒有不順,那就是順了!


所以你說修行是否會變順利?

應該這麼說,心態上是會比較順的

心順了,看一切也就順了!


2025.08.25 達摩血脈論

《達摩血脈論》這段論述寫得好:

■ 當體悟自心是佛時,就不必執著要再禮敬一個佛的形象了

原文:「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


■ 當你看到佛菩薩現前,或者一些神明(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現前,都是"幻從心起",不必禮敬,也不必害怕

因我心性本自空寂,一切相貌都是妄見

如果還起一個佛見、菩薩見,則取相即是魔,盡落邪道!


原文:

「但是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見前,切不用禮敬

我心空寂,本無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盡落邪道

若是幻從心起,即不用禮」

「諸佛如來本性體上,都無如是相貌,切須在意

但有異境界,切不用採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來清淨,何處有如許相貌?

乃至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懼,我心本來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見,但莫取相

若起佛見法見,及佛菩薩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墮眾生位中」

「故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它聖意

故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2025.08.25 普庵咒

做餐飲要沒有蟑螂是不可能的

同仁說要買蟑螂藥,後來想想還是於心不忍

昨晚先試試普庵咒吧....希望你們聽話一點😅


2025.08.24 狂心頓歇 歇即菩提

你有沒有常常無聊一滑手機,就是一、二十分鐘過去?就胡亂刷一些沒什麼意義的內容?

如果要你此刻不滑手機,手邊不做任何事,腦海不想任何事情,你心裡會不會產生一種恐慌感?不安全感?空虛感?


那代表我們都活在「攀緣心」下

心裡一定要去想個什麼、做個什麼才不覺得空虛


偶爾試著什麼都不做、都不想,任憑它空虛、不安全感都無妨,就維持在這樣的「空性」狀態


體會什麼是「無所住而生其心」

心也不住在靜坐上,就靜靜的感受這一切就好,但也不住在感受上


沒有人規定你要把自己搞得很忙碌,才叫生存的意義

也沒有人規定要努力工作,才是正面積極的人生,做工作以外的事都不是正事,都叫休閒、無所事事...

工作僅是維持生存所需,我們生生世世都是工作、賺錢、死亡,大半輩子的時間都是花在工作上,這樣的輪迴難道還不夠?


停下忙碌的腳步,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

停下一定要去思考什麼事情,要做什麼打發時間的慣性

不住有、也不住空,就安住在現前一念心性

2025.08.21

只問因地

不問結果

只問耕耘

不問收穫

2025.08.20 達摩四行觀

達摩大師傳授的「四行觀」,幫助我們轉念

一、報冤行:今生所感到痛苦的事,可能是我們前世造業,今生受報,所以甘心受報,不存抱怨

二、隨緣行:今生的善惡果報,都是過去所做之因而得,緣盡就消失了,所以得到沒什麼好開心、失去沒什麼好難受,得失隨緣

三、無所求行:有求皆苦,無求即樂

四、稱法行

本性清淨,無染無著

心無吝惜的布施,自利利他,幫自己除慳貪習氣

布施時心無所著,心不起能施、所施、財物等相

修習六度,而無所行

2025.08.19 別想脫離痛苦

阿含經講,為什麼人會有輪迴?

因為臨終前想擺脫死亡的痛苦,生起活下去的貪念,故有輪迴!

所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並不是要生起一個厭離的心、跟求往生的心,這個生滅的心,就是輪迴的根本


厭離娑婆應該是對世間不再貪生,死亡到來不生起活下去的貪心,痛苦到來不生起想擺脫痛苦的心,因為「無二」不起好惡分別,痛苦即非痛苦,即是實相


當心能接受四大變化,心不起痛苦感、逃避感、貪生感,心便即是「無生」,花開見佛悟無生,心不生不滅所以不來也不去,故能屈伸臂頃到蓮池,當下便是西方


前幾天在某粉絲團有人在分享我的文章下面說,要我去讀心經跟「高我」的書,她說如果真的讀懂心經,就會知道修行是「身心靈合一」

我不太喜歡在人家的同溫層下面回覆什麼,所以看過也就算了....

不過既然聊到這兒,就得聊聊心經,如果妳覺得心經是教你身心靈合一,那妳可能沒真的讀懂心經


心經是般若的空性思想,放下一切起心動念,故「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身與心都要放下,都是空相,哪裡會有一個生滅的「合一」呢?

更遑論還出現一個「靈」?一個會藉你身體說話的「高我」?

不然也請您可以實際舉出心經哪句話讓您有這樣的體悟,讓我們可以拜讀學習


「無明」即妄起分別,分別故有愛取,愛取故生輪迴,這是「十二因緣」的基本概念

所以在生活中的練習,應以「無二」的不分別心,來對治「無明」的妄起分別


達摩祖師的《心經頌》:「六塵從妄起,凡心自惑疑」

即是要我們練習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起好惡感受,心不著其相、自不被惑疑,一切都是即空即假即中的實相而已

2025.08.17 把死亡時間預設在1小時之後

用這樣的心去看這個世界

你會覺得這世間就是幻象、沒什麼好計較的

這也是印光大師分享的「把死字當頭」的念佛方式


昨天我把睡覺預設為死亡

今日醒來好比重生


如果不經歷睡著,如何感受醒來

如果不經歷死亡,如何覺醒死與生相應而生、不來不去?


故死即是生

心不死則道不生

身不死無以往生

2025.07.31 / 08.06 / 08.14 偈

無我 一具臭皮囊

無相 相皆是虛妄

無二 不起分別心

無生 心不取不動

-

凡事皆由因緣而生

一緣由無數緣組成

故已發生緣皆定數

坦然接受一切隨緣

-

佛法非為改變外境

因外在業力已成熟

佛法在於改變自心

隨緣接受一切外境


2025.07.30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不管是少林寺的方丈、和尚爸爸、還是9個泰國被仙人跳的和尚....

多少修行人,明知因果可佈,卻仍選擇蒙蔽雙眼,先享受眼前的利益再說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茅刺心」

這些不如法的僧人,確實重創了許多人對出家人的形象

所以我前幾天也發文,目前台灣缺的並不是寺廟,是真正如法修行的人


「聞讚佛、毀佛,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有佛、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

「戒」不是拿來批評他人的工具,而是拿來修正自己言行的準則,所以他人的犯戒,對我們都是一種示現,讓我們知道以後哪裡要特別留意


勉勵大家的修行應像印光大師一樣:縱使娑婆世界無一人往生極樂,我還是照樣念佛求往生


「以菩提大願甲冑而自莊嚴」

你有願力,就如同穿上甲冑,不管前方多少困難,雖千萬人吾往矣!

自己給自己信心跟鼓勵,而自莊嚴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bMYGQFRb/


2025.07.27 降伏心魔

修行始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降伏心魔

不過沒什麼好嘲笑他的,因為我也還做不到

但至少方向要抓對,抵達目標只是早晚的事


《四十二章經》

「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

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新聞內容

少林寺今晚8點左右透過官方微信公眾號證實:「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項目資金及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有關情況將即時向社會公布。

在釋永信擔任少林寺方丈任內大幅度將少林寺商業化,甚至打算推動少林寺股票上市,釋永信手中握有約18家「少林寺」為名的相關公司,包含少林寺武僧團、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視公司等單位,年收入據稱超過2億人民幣(約新台幣8.24億元),出入皆以豪車代步

2025.07.26 關於佛教的開光觀念

算了一下,我沒開光這樣拜也2-3年了

真的有陰的要進來也早就進來了

至少降龍羅漢也來現場勘查過了,沒事兒!

證明心念還是很重要的

又有多少家神、宮廟,不也是安座大典弄得多隆重,也是一堆入陰出問題


去年出現的韋馱菩薩

我想是心念與經咒帶來的磁場,不會讓陰的進來


佛陀在《大般涅槃經》也提到:

「學大乘者亦復如是,得聞種種深密經典,其心欣樂不生驚怖,何以故?如是修學大乘之人,已曾供養恭敬禮拜過去無量萬億佛故,雖有無量億千魔眾欲來侵嬈,於是事中終不驚畏」


大乘心,就是最好的正能量、最好的磁場

可以聽一下法藏法師的說法


2025.07.26 最講求今生的修行法門

昨天跟一位曾修行西方療癒與道教的王友聊天

他提到「道家修今生,佛家修來世」

我想了一下,這可能是很多人對於佛教的誤解


其實佛教的來生觀,是希望你更要修好今生

所謂「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重點是今生做者是,而不是逃避今生、寄望來世


佛法是心法,講求時時刻刻觀照「當下本心」

不只是講求今生,而是細到今生的時時刻刻都要注重


六祖壇經講「反聞聞自性,直指見性」

楞嚴經講「辨別真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華嚴經講「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心經講「心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阿含經講「知苦斷集,熄滅貪嗔癡」

維摩詰經講「心淨眾生淨,心淨佛土淨」

唯識學講「破除第七識的我執,淵深七浪境為風」

淨土法門講「唯心淨土,時時不離阿彌陀」……


千經萬典都在說,如何調伏當下這一念心

轉識成智、化煩惱成菩提

為什麼要調伏?

因為今生的煩惱痛苦,來自心的妄想執著,如烏雲蔽日

所以要為了讓今生過得更快樂、不被外境所轉、煩惱所縛而修行

進而才能自利利他,以六度萬行讓身邊的眾生也能遠離煩惱

如是的把握這一生後,再來談來生的福報或往生淨土


今生的捨,不是為了求來生的樂,是今生就要快樂

這個快樂,不是追逐欲望、外境產生的樂

因為生滅產生的快樂,就是「無常」故「空」

外境消失、快樂也隨著消失,而感到痛苦

所以再去追逐下一個外境刺激讓自己快樂…..

如此為物所轉,迷失本心


佛教追求的快樂,是「寂滅為樂」

把內心平靜的主導權找回來,而非交給別人、交給外境

抓癢舒服,但不癢更舒服,因為癢抓久了會破皮的


所以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佛教是最積極講求今生的修行法門


2025.07.24 捨本逐末

中國天眼能力研究會

修行如果不是修心

只求要見光、見畫面影像

對於滅除煩惱有什麼幫助呢?


其實靈修也是,如果只求跑靈山、求靈動、講天語、練氣功...,煩惱還是在

外在這些靈學方式可以輔助修行,如同當初達摩祖師傳易筋經,來改善體質一樣


但佛法是「心法」,所以達摩祖師更重要的是留下《血脈論》《破相論》《四行觀》《悟性論》的心地法門來引導眾生明心見性

我想「佛道雙修」的意義也在這兒,以佛為心,以道為用,不可捨本逐末

-

世間猶如海上水泡

真如自性猶如大海

水泡生滅虛幻短暫

不可執著而忘大海


2025.07.23 解就是行

其實台灣的佛寺道場跟大學很像,都面臨少僧(子)化的問題

在我走訪這麼多佛寺的經驗,除了幾個比較有知名度的道場,僧數比較多之外

其餘的大多落在10個左右,少則4、5個....

加上大部分早期佛寺的規模都不小,所以在經費維持、環境整理上更困難

有些佛寺甚至有“家族化”的問題,如同世襲遺產只傳自家人


台灣地方小,加上漢傳佛教有點式微,跟早期四大山頭成立百花齊放、廣欽老和尚那個全盛時代已經無法相比,需要「建寺安僧」的時期已經過了


一個佛寺僧人才是最重要的

管理佛寺的「住持」才是靈魂人物

他會影響整間佛寺的文化、修行方式、度眾方式、獲取供養的方式....

如同當時虛雲老和尚為何能中興許多當時已經衰落的佛教祖庭,原因在此


台灣並不是每間佛寺都有在弘法的,大部分許多佛寺就是作作早晚課,加上一些法會活動維持收入而已

真的有那個學識、能力說法的法師不多,而可以說法但能講的深入人心、精彩吸引人、對佛理融會貫通的就又更少了


有空多打開Youtube、短影音,多聽幾個法師講經,選擇契合你的法師多聞法

現在學佛已經不需要「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了,這是現代學佛之利


聽經聞法、改變觀念,解就是行,改變觀念就是最好的修行

有機會再進一步供養護持、參與共修,到鄰近佛寺禮佛

學佛絕對不會只是參加法會、念念佛號經咒、點燈拜拜這樣而已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以手指月,重點是看月亮、而非迷於手指

以法明心,重點是了解義理、降伏其心,而非迷於表法

那就是「數他珍寶有何益,多年枉作風塵客」了



2025.07.20 語分享

一切業障海

皆由妄想生

沒有誰能傷害你

是自心傷害自心

-

逆境痛苦懺悔業障

感恩目前你擁有的

-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

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


2025.07.19 菩薩不是這樣看低😅

菩薩行不是寺廟裡讓人供奉的那尊菩薩

不管是修學佛道、菩薩道,都是凡夫眾生去修習而成就的

要把「自己」當成未成之佛、菩薩

學習大乘佛法捨己為人的心

為眾生願取無上菩提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別只注重今生

過去現在未來

已輪迴無量劫

還要執著什麼


2025.07.18 佛法不離此時、此地、此人

佛教的修行主張積極作為,而心不執著

六度萬行如果不積極是做不了的

並不是消極的什麼都不做

所以印順法師強調「佛法不離此時、此地、此人」,就是把握今生此娑婆世界,把握當下這個人身,把握眼前的眾生

「諸佛世尊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

亦是不將成佛的希望寄託於來世

今生就要努力求得解脫

-

當下一念 即入六道

一念心善 即是天人

一念心貪 即是餓鬼

一念心惡 即是地獄


2025.07.17 華嚴經教在家人如何修行

修行並非一定得出家,在家中的行住坐臥,未曾暫捨智心、慈心

《華嚴經》

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家宅中與妻子俱

未曾暫捨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

自度度彼,令得究竟

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

雖與同止,心無所著,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

於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

菩薩摩訶薩,雖在居家,作諸事業

未曾暫捨一切智心

所謂:若著衣裳、若噉滋味、若服湯藥、澡漱塗摩、迴旋顧視、行住坐臥、身語意業、若睡若寤....

如是一切諸有所作,心常迴向"薩婆若道"

繫念思惟,無時捨離


(註)薩婆若:佛之智慧,一切種智


2025.07.16 因果不可改

剛剛朋友請我幫他度過難關,需要一筆六位數金額,我看他狀況確實不好,有點心軟
卜了一卦,卦象顯示對方的難關是因果問題,不宜過度介入

因為有些難關會使人反省、成長,是一種增上養份,如果我幫了他,反而剝奪了這個機會,是害他不是幫他
就如同在沒有挫折成長下的小孩,怎麼能面對社會的挑戰呢?
如同塞翁失馬,失馬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回顧我走來的路,如果沒有這些重重關卡,我也不會想要修行
所以這些困難,對我不是壞事
四聖諦「苦集滅道」,如果無法體會苦,哪能引發後面的集滅道呢?

所以菩薩的般若智慧,能知宿世因果,能適時拔濟眾生之苦,又不涉入他人因果,金剛怒目、菩薩低眉,是真正有智慧的慈悲
-

君子之於禽獸

見其生 不忍見其死

聞其聲 不忍食其肉

慈悲就是將心比心


2025.07.15《華嚴經》

設有眾生於菩薩所起怨害心,菩薩亦以慈眼視之,終無恚怒

普為眾生作善知識,演說正法,令其修習

譬如大海,一切眾毒不能變壞

菩薩亦爾,一切愚蒙、無有智慧、不知恩德、瞋很頑毒、憍慢自大……

如是等類諸惡眾生,種種逼惱,無能動亂

譬如日天子出現世間,不以生盲不見故,隱而不現

不以眾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伏,便即棄捨,不修迴向

但以菩薩大願甲冑而自莊嚴,救護眾生,恒無退轉

-

陪王友來降龍羅漢有感

希望有錢,要努力賺錢存錢

希望有福,要努力布施修行

不能只靠拜拜求神


佛陀曾譬喻:人要渡過河流的彼岸

是要造船、走路涉水,還是合掌向天祈求?


修行就是要把握此生、此地、此人

諸佛世尊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


2025.07.12 來都來了😂

這兩天要被南京紅姐笑死....😂

不過這也很寫實反應「情慾」是我們最難突破的慾望

你看一般我們眼睛喜歡美的、耳朵喜歡聽好聽的、舌頭喜歡美味的、衣服觸感喜歡舒服的...大多是單一到二個慾望作用


但是情慾的刺激,是同時「眼耳鼻舌身」五類的刺激,根塵產生的「識」讓他們發現紅姐是男的也選擇知男而上


所以佛陀才說世上沒有比情慾更大的慾望了

也是修行人最難突破的關卡


前天看到虛雲老和尚年譜自述,年輕時搭船,半夜有位女子脫光衣服往他身上靠,老和尚馬上坐起身來念楞嚴咒

這就是老和尚的過人之處


2025.07.10

看不清這世界的真相

因為我們只在乎自己

-

淨界法師

當第八識變成什麼生命體的時候,第七意識就住在上面

所以第七意識不緣過去,也不管未來,它只執著現在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把今生看得很重,因為深受第七識影響 

第七意識就在第八識生命的頓生頓滅中,捏造一個我相出來

我的概念,完全是第七意識的恆審思量,捏造出來的相狀

這個人再也看不清楚真相了,因為你只在乎你自己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


2025.07.06痛苦都是業力

第八識(賴耶)變現業力

由困境與習氣讓你痛苦

調整第七識(我執)對治

觀想無一個“我”在受報

-

若你因別人生氣痛苦

代表你將心中的平靜

交給別人主導

2025.07.05第七識我執

修第六識(觀念)

伏第七識(執著)

轉念思維 調伏我執

第七識是輪迴根本


2025.07.03忍他、讓他、隨他

「彌天大禍,起於須臾之不能忍」

昨天半夜我老婆叫湯麵吃,送達時因為她還在唸經,1個小時候我看監視器發現湯麵不見了

調出監視器,發現是隔壁鄰居拿的

當下很想過去找他理論


不過既然學佛,總要能轉念

我轉念想如果他真的餓,給他吃又有什麼關係?

功德林菩薩寧自割身肉,都要滿足飢餓眾生

何況我只損失一碗湯麵?


今天中午他又把湯麵放在原來的騎樓位置,也沒有拆,所以我也不了解他的動機是什麼

但至少昨天沒有衝動是對的


在外面跟人家發生衝突尤其是如此,皆因須臾之不能忍

希望大家牢記,必要時可以保命!

就忍他、讓他、隨他,多年後你且看他



2025.06.28

修行修什麼?

但修「隨緣」二字

色受想行識皆隨緣


2025.06.22每次看華嚴經都很感動

《華嚴經》

此菩薩雖了眾生非有,而不捨一切眾生界

譬如船師,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運度此岸眾生至於彼岸,以往返無休息故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復不住生死中流,而能運度此岸眾生,置於彼岸安隱無畏、無憂惱處

亦不於眾生數而有所著,不捨一眾生著多眾生,不捨多眾生著一眾生

復作是念:『世間眾生不知恩報,更相讎對,邪見執著,迷惑顛倒,愚癡無智,無有信心,隨逐惡友,起諸惡慧,貪愛、無明、種種煩惱皆悉充滿,是我所修菩薩行處。

設有知恩、聰明、慧解,及善知識充滿世間,我不於中修菩薩行。何以故?

我於眾生,無所適莫,無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縷一毫,及以一字讚美之言

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未曾一念自為於己;但欲度脫一切眾生,令其清淨,永得出離。


2025.06.21以不堅固身求堅固身

昨天看達摩有感,看到達摩出家前為三皇子,他的皇兄為了奪權派人暗殺他...

看到這幕我覺得我們累生都在為自己的私慾不斷追逐,死死生生,都在為了那一世投胎的「我」不斷掠奪

這世界上每一個人,也都在為各自的「我」不斷掠奪,輪迴百世,劇情不變....

但願今生,我們的劇本可以不一樣

《華嚴經》

「奇哉!眾生愚癡無智,於生死內,受無數身,危脃不停,速歸壞滅。若已壞滅,若今壞滅,若當壞滅,而不能以不堅固身求堅固身。」

2025.06.15 借假修真

身體四大假合為假,但如果沒有身體,我們沒辦法修行

你要懺悔業障,也要有一個身體實際讓你禮拜、迴向,「六度萬行體中圓」,都是需要這個假的身體來藉事練心


其實神像也是假,那也只是個藝術品、木頭,不是真的有一個菩薩住在裡面,是我們凡夫要觀想佛時、是心是佛,但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讓我們觀想會很難進入,所以透過一個像讓我們比較容易憶念,憶念時心即與諸佛菩薩連結


所以我看寺裡常常為了初一十五、法會的供品準備弄得大家彼此不愉快、無明火起,也覺得大可不必,如果這場佛事不能讓你心生歡喜、憶念諸佛、精進修行,而是為了要擺哪些供品讓祂們享用,那就本末倒置了,諸佛菩薩何需食人間煙火?


《圓覺經》

「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

涅槃與成佛之心都了不可得,何況是對於神像的執著?


2025.06.12 神通不敵業力

剛剛聽到友人聊起5星「黃金屋通靈」老師憂鬱症的消息

其實這些所謂的通靈人、神明代言人、乩身等,撇除神棍不論,縱使真的能跟神靈溝通,多半來自於先天的任務與責任

但本身的煩惱習氣仍與凡人所差無幾,其靈通是「先得後修」,如果得了靈通未能好好修行,仍然還是要被業力與煩惱所困,不得出離,只是一個傳聲的工具而已


而佛教的靈通,在於「先修後得」,在修行的過程中斷盡有漏的煩惱與習氣,而附加出現的功能而已,並不執著於神通的追求

所以真的要讓自己的心能解脫,要追求的是「修心」,而非「神通」


《無相頌》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2025.06.09 華嚴經

你所感受的這個世間的憂、悲、苦、樂

都是由你的「心」決定

你認定它樂就是樂、苦就是苦

你就是那個「工畫師」


《華嚴經》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025.06.09 算股票

「有福神明助,無福神明誤」

股票的決定權在你手上,別相信誰能幫你賺錢或決定了!

有福氣自然會賺錢

你所失去的,都注定不該屬於你的

當你願意放下的那一刻,才是重生的開始


2025.05.30 辨別真妄

楞嚴經講「辨別真妄」

何謂妄?由外境影響你的心,外境都是妄

何謂真?由你內心自主發起的想法

所以修行盡量不要「跟著感覺走」

因為感覺是感受,也是由外影響內心

以正知見為導引,當行則行

盡量別被感覺控制

如感覺累了不想作功課、看到聽到什麼感到憤怒、看到想到什麼相生起貪欲.....

違背習氣,謂之修行


2025.05.30 安住其心

慧可:「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達摩:「將心來,與汝安。」

慧可言下大悟:「覓心了不可得!」

其實我們人生的追求,不外乎「安心」二字

心不能安住,擁有再多都嫌不夠

心若能安住,擁有再少都覺知足

是解是縛,存乎一心

執著即縛,放下即解


2025.05.29 贏過自己

修行是要贏過自己

有時表面贏了別人

卻輸了內心的平靜

輸了人對你的尊敬


2025.05.25 常懷慚愧心

當你感到痛苦時

最快解套的方法

— 常懷慚愧心


慚愧自己修的不好、福報不夠、業障深重

從此刻起,更要好好努力


2025.05.17 觀淫欲

當淫欲升起的時候,不妨想想,如果對象是一隻狗、貓,你還會有淫欲嗎?

而狗、貓為什麼也只對牠的同類升起慾望


因為我們都受到第七識、第八識的影響

當今生第八識投胎在這個身體,第七識就執這個身體為我,而產生種種慾望

所以由此觀之,我們跟貓狗無異,都是被業力慾望支配我們的身體而已


修行就是希望能跳脫出來,擺脫習氣的影響

否則種子起現行,現行薰種子

永遠沒完沒了!

2025.05.16 二個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第一個:讓自己所擁有的,遠遠大於自己的慾望

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自然快樂

不過通常比較難辦到,而且還是需要一段追逐的過程


第二個:讓自己的的慾望,遠遠小於自己擁有的

這通常比較容易,而且不需要追逐,知足常樂,轉念當下即是



2025.05.15 靈魂的任務

當有人事先告訴你,你現在會面臨一個挫折,這是上天的考試,如果你能坦然面對、放下,就能過關,靈魂層次就能提升,你會不會樂於面對?


我想會的!因為你知道只是考試....


差別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讓你覺得難受、煩心的事情,沒有人告訴你「其實這只是考試」

而它卻真的很可能是你靈魂來這個世界上要接受的階段性測驗,不管是錢關、情關、健康關....


所以遇到挫折的時候,告訴自己:

「這只是個考試,祂們都在看我怎麼答題,起煩惱我就輸了,過關之後我就升級了!」


你就是要來解你今生靈魂的任務



2025.05.14 一法通萬法

「明心見性」

「性」受外境干擾而起「心」

修行就是把性找回來,不起心分別即見性


這個「見性」

在我個人的體悟即是「無生」

因為不起(妄)心故無生

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個性也就是參話頭的那個「誰」

參話頭只是讓你在時刻把自己帶回來當下這一念

當下這一念不受色聲香味觸法影響,如如不動亦即見性


這個性也是吾人心中念的「阿彌陀佛」

但要以「真如自性起念」而念

時刻把自己帶回來清淨心的當下,亦即見性

不然口念彌陀心散亂,念破喉嚨也枉然


所以隨時隨地的不管是念佛、參話頭

都是希望當下識自本心,把自己拉回來

因為我們很容易對境起煩惱

所以須不斷提醒熏習自己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行、坐、說話、沉默、動、靜都在修行,都在把心安住當下不隨境轉,行住坐臥都是禪


「禪」就是把心安住當下的方法而已


悟禪=見性=無生=參話頭=念佛


故知世尊以一化無量法,無量即一

2025.05.13 以無為有

我們平常與人相處,總免不了比較,起了羨慕、嫉妒,悔恨早知道自己就如何如何....


我想起了星雲大師的一句話:

「我什麼都沒有,卻擁有了全世界」


世尊在《大涅槃經》「息世譏嫌戒」明確制定比丘除了不可積蓄金錢,就連一切穀米、煮穀米的工具都不能積蓄,就是要斷除為自己積蓄而「有」的一念心


所以修行應該以「無」作為目標

因為一旦「有」,一定受其束縛,尤其是想要有的「欲」,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


所以以後要比較,可以這樣想:

我有的比你更少,我的束縛比你更少,我的心比你更灑脫

來比誰受物質控制愈少,心就擁有愈多


以無為有,無一不有




2025.05.09 為什麼我遲遲不開光安神的原因?

一、因為佛教本無開光文化,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心想佛時,是心是佛


二、如果請人或道士開光?

套一句淨空法師說的「難道你比佛菩薩厲害?祂們得聽你號令才來?」

那佛教未傳入中國前,沒道士如何安神?

大部分道士自己也沒能力看到,你如何相信他念念咒裡面就有神?


三、如果請神明安神?

按照佛教觀點,坊間絕大部分的神明只是「有福德的鬼」,我請一個鬼來幫我安佛菩薩,說不通呀!


四、而且坦白講,目前遇到說我這樣有問題的老師,修為與功力還沒辦法讓我信服

當如果有天版上五六星老師有一些共識的時候,也許我會試著調整,但看起來目前還不是這樣




2025.05.08 聊聊什麼是根塵識?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

如眼根接觸眼塵產生眼識

耳根接觸耳塵產生眼識


如果不好理解,用現代話講

眼根=視網膜,眼塵=萬事物的光線

當光線進入你的視網膜產生影像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本質,沒有好與壞、喜與惡,一切都是投影


當影像投影你產生的「眼識」

識就是「識別」,識別這個我喜歡、我不喜歡,煩惱因此而生

耳根塵識亦復如是

音波(塵)傳到耳膜(根)產生喜好(識),只聽你覺得好聽的,不能接受不利自己的聲音

其實世界的本質就是音波而已


所以楞嚴經教我們「捨識用根」的道理在這

只看這個世界的本質實相,不去用喜好分別,沒有喜好自然遠離煩惱,清淨心自然現前


2025.05.07 往生從養生開始

我們念佛發願往生總祈願「願我臨終無障礙」,當然除了希望不遭橫死外,也祈求可以少點病痛折磨

希望消點前世的罪業業障,讓臨終能夠好走一點

臨終能怎麼走不是我們能決定的,至少我們可以減少不利它往生的「助因」,今生我們不要再帶給它新的因果,因為搞不好你的病灶不是來自於前世的罪業,而是今生不當耗損的現世報

念佛消業障固然要做,但基本的養生之道也是不能馬虎的

人身難得,把握色身修行,而不執著此身,取之中道

到了能認得曹谿路那天,生死就已不相關了


2025.05.04 三個字了解佛經

如果你沒時間讀三藏十二部經典,只要把握住三個字,亦足矣!「空」與「放下」


了知世間一切都是心中的影像、幻象,都是空,所以要學習放下,放下「我執」「法執」


我執,執此身為我,故有我愛、我見、我慢、我癡,學習放下


法執,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緣和合而生的色受想行識,也都是空無自性,學習放下


解、行此三字,修行之錨定矣!


2025.05.04

王友分享了一本邪書—《人生大挑戰》

作者「張國松」

網址:https://m.fwdict.com/challenge/index.htm

童年還滿有趣的的,講到玄學部分愈發邪乎

號稱靈界的「五界元老」,來執行寫書任務的

竟然敢將一代高僧大德星雲大師、聖嚴法師批成是「混帳教頭」,不知道是誰借給你的膽子?

張2014年死於肺癌大腸癌


2025.04.14 文字即入法界

昨天提到立冤親債主的牌位,其實也只是在紙上簡單書寫文字即可,為什麼?

因為文字就是我們跟法界溝通的媒介

我們的祖先牌位,其實也只是一張一張寫著祖先名字的字卡而已

有些簡易佛堂,也只是用紅紙書寫神明的名字,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就可以供奉了

台大校長李嗣岑教授的靈學實驗,「佛」、「藥師佛」「老子」「耶穌」等一些字體的排列組合,都可以看到金光、金人等異象

所以我相信文字本身就是與法界溝通的工具之一,有名字就有祂們的位置,李嗣岑教授比喻成網址

冤親債主亦復如是,所以自家佛堂就可以立,不見得要透過佛寺或老師


2025.04.11

愈想掌握就愈不快樂

連身體老病都不可控

還有什麼是你能掌握

只能控制自己的心了


2025.03.21 今生的冤親債主

當我在唸經迴向給累世冤親債主的時候

也同時會想到「今生」的冤親債主

我們過去一定有跟人家結過怨的時候

也許我們會認為自己沒錯

但對方何嘗不也是這樣想?

所以一樣要懺悔自己,能做的範圍內,別讓這個仇恨再加深,能解開當然更好

無量壽經:「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

今生的微小恨意,都可能造成來生的大怨

所以未來,盡可能別再結新仇

盡量與人為善、結善緣

「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欲成佛道,先結人緣」

2025.03.21 禮敬諸佛 廣修供養

剛剛利用等「通靈中醫」的時間,搜尋了一下附近的佛寺,每間進去參拜一下,投個100元的香油錢,剛剛這樣就跑了6間,感覺不錯

小佛寺通常比香火道場的廟宇人少,所以其實更需要金錢上的支持

佛經記載諸佛菩薩在成佛前,通常供養過無數諸佛,我們去各個佛寺結緣,其實意思一樣,也是普賢十大願王的「禮敬諸佛」「廣修供養」

分享給大家

2025.03.18 終於背完楞嚴咒2620字

慧律法師說他只花了18個小時就背完楞嚴咒

凡夫如我花了3個月的時間,一樣可以背完

修行就是這樣,你不用很厲害才開始

但你願意開始,有一天也會很厲害!

共勉

2024/12/24開始背楞嚴咒

01/24第一會完成,共32天(1017字)

02/04第二會完成,共11天(191字)

02/19第三會完成,共15天(616字)

03/05第四會完成,共14天(387字)

03/19第五會完成,共14天(427字)

目前共85天

平均日進度 100% /85D = 1.17 %/D


2025.03.18 跟王友聊到安樂死的問題

我跟我老婆也討論過,不過這種事沒有標準答案,只是提出一個問號讓大家思考而已


算命的積極作為

另外算命對我的意義,是讓我更積極面對人生,不管結論如何,至少你盡全力努力過!

才有資格談命定

倓虛法師死而復生的故事也很有趣,大家無聊可以看看

影塵回憶錄:

https://book.bfnn.org/books/0234.htm#a08


2025.03.18 念佛往生的標準 — 繫念不亂

目前普遍流傳的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

「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我們都知道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文辭優美,以能翻譯佛經的意思為主,比較不注重文字的直接翻譯,所以翻譯者的主觀感受影響很大


而「玄奘大師」比較注重「文字直翻」,雖然不一定優美,不過某種程度可以更直觀感受佛陀想表達的意思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


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是「一心不亂」

玄奘大師翻譯的是「繫念不亂」


假設佛經所要表達的意思比較貼近於「繫念不亂」,這樣的標準其實會比「一心不亂」要來的容易多

因為「一心」坦白講不容易做到,但「經常繫念於心」,形影不離如子憶母,就相對比較容易



2025.03.18 我心中的佛法修學次第

小乘>大乘>密宗

1. 小乘:

「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

許多所謂發菩提心的大乘人,自身煩惱熾盛,貪嗔癡心未斷,要怎麼去渡人?

不修基本的禪定,卻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未免有眼高手低之感


2. 大乘:

小乘斷煩惱的基礎應當先打好,再來談發菩提心的六度萬行

大乘的發心與理觀很重要,正確的發心與由定發的慧,可以引導外在的事修不致於荒腔走板,解行並重,才來談所謂的「渡眾」


3.密宗:

密宗也是歸類在大乘佛教

大乘的心態調整好,才來借助密宗的「工具」

不管是持咒、手印、還是觀想

如同一把刀,善者持之行善,惡者持之行惡

所以實際在密宗的修持上,也都要求要經過顯宗的經論考試後

才能繼續修學「四部密續」


我認為三乘同時修學亦無不可,禪、淨、律、密相互融通

不應偏廢小乘


2025.03.18 佛教海底龍宮所在地 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被視為的大乘佛教的開創人

傳說中他從海底龍宮取出了「華嚴經」

據印順大師的考證,傳說的海底龍宮,即:

烏荼的福城以東的「補澀波耆釐」

其地相當於今東印度之奧立沙Orīssa

LangudiHill,即龍樹塔、靈塔所在地

詳見

https://ecstasychen.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28.html?m=1

海底龍宮只是被神化之後的稱呼


2025.03.16 日常飲食 抗氧化飲食

地瓜葉+菠菜

生洋蔥(效果比熟洋蔥好)

咖啡+綠茶粉+人參粉

苦茶油+亞麻仁籽油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為成道業故受此食



2025.03.16 用量子解釋法界一體的道理

很有創造性的論述—「世界是連在一起的」

所以為什麼佛法說整個法界是一體的

為什麼萬法唯心識所現

既然是一體,傷害別人實際上就是傷害自己

所以「仁者無敵」「心淨故眾生淨」

所以迴向為什麼有效?迴向入法界故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2Es5v7HUt2/



2025.03.16 去拜拜建議不要買花

其實我在寺裡當義工的時候,每天要丟掉2大桶花,這些花都是當天信眾買來的

其實丟的時候我都覺得很可惜,可是你不丟也沒辦法,因為每天都有很多鮮花湧入...

我倒寧願信眾買供品來,是可以帶回家自己吃的,至少不會造成物資浪費,除非你會把花帶回家...

而且據我所知,寺裡每天丟掉的廚餘,也是很驚人....

我個人的想法是:錢是比較實際的,如果你感覺這間廟寺,沒什麼香火,經費短缺,那直接投錢就好,要買花廟寺也可以用這些錢買

如果香火旺盛,感覺不缺錢,那我建議你投零錢就好,把大部分香油錢捐給弱勢團體,功德迴向這間廟寺的佛菩薩,祂們不會缺你這點錢的

據我所知寺裡的資產也是上億的😅


2025.03.15 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有趣歷史

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沙門「釋利防」等18位賢者攜經來化秦始皇,秦始皇不信佛教,把他們關進牢裡。半夜,有丈六金剛打破牢獄把釋利防等人救走

唐代法琳《破邪論》也有此說,梁啓超在《佛教之初輸入》認為此事可信

這也是佛教十八這個數字最早成形的開始,如十八羅漢

【原文】

隋.費長房《歷代三寶紀》:

又始皇時,有諸沙門釋利防等十八賢者,齎經來化,始皇弗從,遂禁利防等,夜有金剛丈六人來破獄出之,始皇驚怖稽首謝焉


2025.03.13 拈花微笑可能只是傳說?

目前「拈花微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典故唯一出處只有《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而此經在《大藏經》中並無收藏,日本學者「忽滑谷快天」考證此經為偽經

換句話說,拈花微笑的故事並無確切的佛經出處,很可能只是禪宗以耳傳耳的傳說而已

不過故事很美,寓意很深,也是一段佳話了!

2025.03.12【煙供儀軌】分享

◼️恭請護持(你相應的主神)

觀音菩薩、關聖帝君、地藏菩薩、蓮花生大士

◼️普召請真言

南無部部帝唎  伽哩哆哩  怛哆誐哆耶

◼️解怨結真言

唵  三陀囉  伽陀  娑婆訶

◼️變億咒

唵 三拔惹 三拔惹

波瑪 納薩惹 

嘛哈 藏巴巴 

吽 帕得 莎哈

◼️點燃香爐裡面的供物

◼️上供下施煙供咒:

唵 阿扎地 

殊嚕 普巴耶 

娑訶

◼️開咽喉真言

唵  步步底哩  伽哆哩  怛哆誐哆耶

◼️變食咒

南無 薩嚩 怛他 誐哆 

嚩嚧枳帝 

唵 三跋羅 三跋羅 吽

◼️三字明咒:嗡阿吽

觀想自己為本尊,施食與法

煙供的煙霧變無量無邊

六道眾生都吃飽喝足

◼️甘露水真言

南無蘇嚕婆耶 怛他誐哆耶

怛侄他 唵 蘇嚕囌嚕 

缽囉蘇嚕 缽囉蘇嚕 娑婆訶

(看自己要持什麼,心經是基本款)

◼️心經

◼️大悲咒、準提咒、藥師咒、隨求、日月光

◼️六字大明咒、滅定業真言

◼️施無遮食真言:唵 穆利陵莎訶

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

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施食與鬼神,皆共成佛道

◼️迴向文

願以所修諸功德

悉皆供養三寶尊

願佛聖法普昌隆

迴向(                )


2025.03.18 維摩詰經裡的精彩對話

舍利弗問天女:妳怎麼不轉成男身?

天女:我12年來,希望變成女身都沒辦法,就像幻師化成幻女一樣,你說我是男是女?

這時天女用神通力,把自己跟舍利弗對調身體,舍利弗變成了天女的樣子

天女故意問舍利弗:你怎麼不轉成男身呢?

這個對話,主要闡釋:

一切諸法,非男非女,實相不為外相所拘

(原文)

舍利弗問天女言:汝何以不轉女身?

天女曰:

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為正問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

天女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定相

云何乃問,不轉女身?

即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

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為女身

天女曰:

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

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

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

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2025.03.08 九華山地藏肉身菩薩 – 金喬覺

九華山的第一位肉身菩薩是唐代的金地藏(公元696—794)。金地藏,原名金喬覺,是當時唐代藩屬新羅國王族,也就是韓國人。金喬覺相貌非凡,「項聳骨奇,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惡,穎悟天然」,24歲出家,法號就叫「地藏」,在唐開元末年帶著神犬「諦聽」,渡海來華求法。一路披荊斬棘,餐風露宿,萬里行腳,登上九華山,最後選擇深山僻靜的巖洞棲居,苦修75年,於99歲圓寂。圓寂之後坐缸,三年之後開缸,身色如生前,全身不腐,成為肉身菩薩。弘聖師父上人開示說,金剛不壞的舍利乃是願力起用,是願力的能量作用,不是現代科學家從物質角度可以去探索出來的。「不發菩提心,不能成佛道」,那麼金地藏肉身菩薩在一千兩百年後仍存留在這世間,示現給我們的是什麼樣的願力與學習?

在《神僧傳》中記載,當時九華山有個大地主閔公,敬重三寶、護持佛法,經常設齋供僧,但每次供僧總供不到一百個,總是欠缺一位。一次,在巖洞修行的金喬覺前來,閔公很開心終於能圓滿供養百僧齋的功德,而金喬覺卻說:「我不是來化齋的,我是來化山頭的。」閔公說:「這整座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山頭,都是我的呀,法師您需要多大地方都可以呀。」金喬覺:「我只要有一件袈裟大的地方就可以了。」閔公很不解那一點點地怎麼夠,但也就答應了。不想金喬覺脫下袈裟往空中一拋,整件袈裟化作一團紅雲,覆蓋了整座九華山九十九個山頭。閔公見其法力無邊,當下便把整座山都布施奉獻給了金喬覺。

不過,金喬覺化到了山頭,並未因此開始建造寺院塔廟,而仍是繼續苦修禪行──修自己的清淨法身,修自身的這座塔廟。金喬覺這般不同於流俗蓋塔廟、講經說法的清淨苦行,深深感動了閔公,願作為金喬覺的護持,而他的兒子更在金喬覺座下出家,法號「道明」,父子兩人就此一起追隨金喬覺修行,因此現在九華山,金地藏塑像的兩側皆以道明、閔公為脅侍。

到了唐朝至德初年,那時金喬覺已經在九華山修行了36個年頭。一日,青陽縣的鄉紳賢達諸葛節等人上山賞秋,他們不經意走過石巖,看到金喬覺正在洞中閉目跌坐,身旁支著一個斷足鼎,裡面煮著摻雜著少量米食的白土。諸葛節等人見到這番景象,甚為驚訝,投地號泣,說:「和尚您在此如此苦行,這是我們的過錯啊!」因此號集鄉親們在化城谷地為金喬覺建造了禪房精舍——化城寺。金喬覺入住化城寺後,開始收徒納眾,廣施教化,寺名遠播,成為九華山開山祖寺。

儘管金喬覺率眾農禪並重,但皈者如雲,仍難解決僧眾衣食之缺。於是又率眾開掘石頭獲取白土,這種土顏色青白,看上去就像麵粉一樣,吃飯時就摻和點白土。大家不分長幼,火耕種地,自給自足,雖生活艱苦,卻好樂佛法。如此不要依賴施捨來修身,而靠自己的雙手養命敬佛的清修苦行,被人們稱為「南方的枯槁眾」,對當時佛法昌盛、塔廟興盛的大唐來說,實屬罕見。

雖然山中修行清苦,食物不足,但深受他德化、攝受前來的學法者不怕沒食物吃,異口同聲地說:「願請法食來滋養慧命,不以物食而延長生命。願學大師以慧命、蒼生為重的悲行大願。」

唐德宗貞元十年(794),這年金喬覺大師99歲,一日,忽然召集弟子們告別。那日,只聽得群山悲鳴,巨石隕落,彷彿整個世界都被震撼了。大師示現圓寂時,寺裡的叩鐘無聲無息地墜落在地上,屋頂上的椽木也崩壞,昭告著大師將離開了。金喬覺大師往生後,在石函中結跏趺坐,經過三年,弟子們開啟匣蓋,發現大師肉身無絲毫損壞、面容宛如生前,因此將大師肉身遷移迎入寶塔供奉,一路上抬動大師,只聞骨節搖動猶如金鎖撼鳴,經云「菩薩鉤鎖,百骸鳴矣」,可以證知為真正的地藏菩薩無疑,並尊稱他為「金地藏」。而今他的金剛不壞真身舍利就供奉在九華山護國月身寶殿的佛塔裡,讓後世頂禮行願,見舍利即見大師本人。

2025.03.06洞穴寓言(洞喻) 柏拉圖

佛教認為:所有一切緣起的外境,都是假相、幻境

2400年前的柏拉圖,比喻得很好,只是人們是否能接受真實的世界?


洞穴寓言

一群人被困在幽暗的洞穴裡,手腳綁得死死的,連頭都轉不了,只能眼巴巴地瞅著前面的石壁,而他們身後,一堆火劈裡啪啦地燒著,火光把他們和身後東西的影子投射到石壁上。

長期的與世隔絕,這幫人居然把這些影子當成了真實的世界,他們還給影子起了名字,編了故事,甚至發展出一套影子的物理學


後來其中一個人掙脫了束縛,爬出了洞口,外面陽光刺眼,光線會傷害他的眼睛,讓他難以看清,囚犯會痛苦地轉身跑回他所習慣的地方

直到他適應光線,當他看到真實的世界,他整個人都懵了,這才知道原來之前看到的都是虛幻的。


2025.02.28 什麼財富能帶到來生?

答案是「福份」

善用今生的財富

累積來生的福份


2025.02.23 一貫道與佛教的差異?



2025.02.21 禪淨密不二

我們通常講「禪淨不二」,念佛至一心不亂即禪,我靜坐時也都以念佛為主

但其實「觀想念佛」中,觀想阿彌陀佛放光如對目前,若改為觀想阿彌陀佛與自己無二無別,也就是密宗的「本尊相應法」,佛號(持咒)搭配本尊觀想,最多結個彌陀印或接引印,就是典型的密宗修持方式了

如果再加上持戒,那不就是「禪淨律密」四修了嗎😄


2025.02.20 地獄十習因 楞嚴經

我們的息氣,感招下地獄的果報,看看自己中了幾個😅

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1、淫習:淫欲

2、貪習:貪心

3、慢習:我慢(傲慢)

4、瞋習:嗔怒(生氣)

5、詐習:欺詐

6、誑習:欺誑

7、怨習:怨恨

8、見習:我見(執著自己的意見以為最勝)

9、枉習:冤枉別人

10、訟習:訴訟


2025.02.12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永明延壽禪師」被譽為是「阿彌陀佛」再來,現在的阿彌陀佛誕辰就是用永明禪師的生日訂的,可見他的地位

今天在讀虛雲老和尚的書,看到一段是明朝集「儒釋道」於大成的大學士「宋濂」,是永明延壽禪師的轉世

可惜的是宋濂雖然生前成就斐然,但卻沒能得到善終


因此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高僧如永明禪師,都還要再來轉世,未能出離三界

會不會世上真有輪迴,但不論怎麼修,都無法脫離輪迴?

如同密宗不斷轉世的活佛一樣?

當然你也可以解釋他們是乘願而來

端看你怎麼想了

我當然是不希望這個假設成立,不然還修啥呢😅


資料:

宋濂在《血書華嚴經贊》中寫道:在他出生之時,母親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僧人手持《華嚴經》而來,對她說,我就是永明延壽禪師,想借一室,以終此卷。當她醒來,小孩就要出生,為此給小孩取名壽,後來才改為濂。宋濂因延壽禪師的著作、作為等,深受影響,以為自身與延壽禪師有前世因緣,為此以延壽禪師轉身自命,把延壽禪師當作佛學的導師。

宋濂就是在延壽禪師佛學思想的基礎上,融釋道儒為一體的,最終成為集釋道儒於一身的集大成者。宋濂自號無相居士,可見對佛學之重視。在宋濂看來,釋道儒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從而達到於天下之書沒有不讀之境地。如同延壽禪師一樣,吸收各家各路先輩之精華,為我所用。只是延壽禪師囿於佛學,而宋濂走出佛學研究佛學。

宋濂深研佛理至高深後,脫離官場之險惡,但宋濂終究脫不開自身的命運。明洪武十三年,因長孫宋慎牽連,宋濂被流放,卒於途中一僧寺。當時他已臥病不食日久,臨終書《觀化貼》。云:君子觀化,小人怛化。中心既怛,何以能觀。我心情識盡空,等於太虛。不見空空,不見不空。大小乘法門不過如此,人自不信,可憐可笑。這是宋濂的絕唱,是對自身佛學的概括,從中可以品出其對佛學之深厚、對世事之洞悉。

宋濂死於夔州,年七十二。有史料顯示其為病逝,也有史料表示其為上吊自盡


2025.02.10 默認模式網路

很有意思的影片,講的是科學,又全部都是佛法的修行方式

充分解釋了為什麼要無時無刻的專心念佛持咒,以及入定、天眼通的原理

還有為什麼同時持名+觀想念佛更容易專注


2025.02.03 無常迅速

我們都認為這一天不會這麼快到來

都認為我們後面的日子多著呢

如果你能預見未來

會知道我們每天都在倒數,如少水魚...

也許這天比你想像中更近

把握今天、把握當下

能修行一天是一天,別寄望還有明天可修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祝福大家都能如《涅槃經》中的 #重罪輕報:

「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現世輕受,不墮地獄,云何是業能得現報?

懺悔發露,所有諸惡,既悔之後,更不敢作

慚愧成就故,供養三寶故,常自呵責故

是人以是,善業因緣,不墮地獄,現世輕報」


2025.01.28 影片分享

看到這部神經科學的影片,不得不讚嘆2600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就提出了「無我」的觀念


以下▲是神經科學家提出的內容:

▲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背後並沒有「我」或「自由意志」在做決定,自由意志是大自然裡面做決定的過程,它是自然發生的,並不是自由的

▲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由意識到「我」開始,認為「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個「我」在身體裡,我們經常錯誤的把「意識」認為是「我」,很明顯這是一種錯覺


♥️來看看《圓覺經》: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簡單說:心並不存在,是一種六根接觸外境的錯覺

▲如果你的記憶不是連續的,如果你能意識到每個當下的瞬間,你就不太會感覺到「我」的存在

♥️佛語:「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這不就是禪修時,把心專注當下的意義嗎?不就是楊定一博士的「覺、在」嗎?

▲當我們高度專注時,或冥想時,我們就不會那麼意識到我與其它人、這個世界的不同,這個狀態更接近生命根本的現實

♥️為什麼要「制心一處」?

為什麼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切無我,或一即一切」?

-

各位如果有興趣,再去看看楊博士的「舍利子物質是未來很重要的科學」相關影片,他經由實驗證明,舍利子是惰性物質,不與任何東西反應,而且也是一種超超導體,因為佛陀已經達到意識與身體合一的境界

頂禮這位偉大的覺者,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土難生」

今生有幸聽聞佛法,是多大的幸運?


2025.01.27 應作如是觀

一切的慾望,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五官」的刺激而已

其實我們喜歡吃好吃的食物,也是味道上的刺激,食物一入喉嚨,就開始消化排泄了


所以所謂美味的食物,就是在嘴巴的那幾秒味蕾的刺激而已,而刺激的覺受就是「幻」,皆從「妄」生

色聲香味觸法,皆應作如是觀!


2025.01.24 楊定一博士 現代覺者 長庚生技董事長

他把修行的證悟,用更現代的語言表達出來

所說的法與佛經無二無別,他

所謂的「臣服」,其實就是佛法的了知世間「一切皆幻」,故臣服

所謂的「參」,其實就是禪宗的參話頭的概念,一切無我

只要你還有覺、有思惟、用頭腦,就有二元對立,空掉一切,就是他說的「回家」,就是佛教說的「見性」


很有意思的人物,推薦去看看他的系列影片


2025.01.23【一起讀楞嚴】捨識用根

(註) 本詞出自明朝「交光大師」,雖然有些法師持不同見解,不過大致上為漢傳佛教所接受

■簡單講: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六塵(外在境界),所以有六識

比如眼睛看到的影像、耳朵聽到的聲音....,讓你產生了意識分別思惟,引起心裡的煩惱

其實一切外境,都是我們的心所影現而已,它沒有好與壞

比如你聽到人家罵你,罵你的言語本身也只是一種「聲音」,聲音沒有好與壞,是你聽進去了、用意識思惟它了,就產生了喜好,認為這是在罵你,而起了情緒煩惱

人的煩惱來源,就是「境風吹識浪」,我們感受到的外境,一直吹襲我們的意識,讓我們起波濤洶湧的無明煩惱

所以「捨識用根」的修行,就是不管你看到、聽到、聞到、感受到....什麼,都試著先不去判斷喜不喜歡,把它當成單純的影像、聲音、味道、觸覺....只去看它的「本質」

沒有喜不喜歡,心就不會隨之起煩惱,能夠平靜,才有機會談「如如不動」

2025.01.23 龍樹菩薩 八宗共祖

兩次看到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部分內容,都深感讚嘆!

下文是龍樹菩薩教「如何修行忍辱?如何滅瞋心?」


(原文)

菩薩自念:

我不應如諸餘人,常隨生死水流,我當逆流以求盡源,入泥洹道

一切凡人,侵至則瞋,益至則喜,怖處則畏

我為菩薩,不可如彼,雖未斷結,當自抑制,修行忍辱

惱害不瞋,敬養不喜,眾苦艱難,不應怖畏

當為眾生,興大悲心!

若見眾生來為惱亂,當自念言:

彼若不加眾惱惱我,則我不成忍辱,以是故言,是我親厚,亦是我師

復次菩薩心知,如佛所說:

『眾生無始,世界無際,往來五道,輪轉無量』

我亦曾為眾生父母兄弟,眾生亦皆曾為我父母兄弟,當來亦爾,以是推之,不應惡心而懷瞋害

復次思惟:「眾生之中,佛種甚多,若我瞋意向之,則為瞋佛,若我瞋佛,則為已了!如說鴿鳥當得作佛,今雖是鳥,不可輕也!」

#龍樹菩薩的生平故事也很精采



2025.01.23 洋蔥非五辛

洋蔥含有大量「蒜素」,所以有很強的抗氧化功能

但不知道為什麼佛陀當時沒把洋蔥列為五辛?

五辛裡面的「興渠」不是洋蔥

難道印度沒產洋蔥?一查印度是世界洋蔥第二大生產地

不過現在台灣的素食很多還是以訛傳訛把洋蔥當成五辛


2024.12.28 台灣佛教

我們知道藏傳佛教是印度佛教傳入藏地,融合當地的「苯教」而成

在我這幾個月的觀察,我覺得現在的佛教,也已不是單純的「漢傳佛教」,而是融入道教、靈修的「台灣佛教」了


比如我看到好幾位寺裡的師父,在問另一間寺號稱會通靈的廟公,菩薩的籤詩如何指示?

比如有人生病時,會說這個是業力纏身,要幫他「處理」(比手畫腳),或要唸多少經迴向

比如重大決定時,會用博杯請示

比如初一十五對拜拜供品與各種法會的重視,勝於一切

比如昨天載比丘尼師父下山,他準備的很多金紙跟供品,說要請玉皇上帝幫忙處理事情...


當然不見得每間佛寺一樣,也不見得這樣就是不好

不過確實有時候我會覺得師父們比我更迷信😅


2024.12.25 地獄火

昨天在聽「淨界法師」開示時,提到《楞嚴經》裡說,為什麼有些人往生,會看到地獄業火?

是因為臨終時,身體會很冷,所以看到溫暖的地方就會想去


我想到另一個公案,有人臨終前覺得很冷,魂遊時看到有間屋子掛著皮外套,便趕快拿起來穿,結果醒來發現自己出生在豬圈,嚇死、只好讓自己絕食餓死再投胎....


從這裡我領悟到一個修行的方向:對治身體的慾望

舉凡身體的冷熱感、飢餓感、疼痛感、疲累感、淫欲.....都要對治

不然生死關頭一來,會依照身體的本能反應去做業力給你的選擇

人之將死,如龜脫殼,沒幾個受的了的

所以佛陀教法為什麼要但三衣、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頭陀行,我想有這樣的用意在

但嘴巴說很容易,要修,得用一輩子的時間,看有沒有機會跨過這個身劫


2024.12.21生死關頭

昨天兩隻狗掏了桌上的西藥來吃,以為只有一隻緊急治療,沒想到晚上發現還有另一隻更嚴重,到凌晨4點已經有點僵硬發出呻吟,致電高生動物醫院院長研判腦部有出血

先到我家附近的寵物醫院急診,醫生說只能打利尿劑,致電高生,院長說不行,出血會更嚴重

立馬再趕往高生,從凌晨5點奮戰到中午11點半,生命跡象總算恢復穩定


這裡我必須大推台中「高生動物醫院」,之前救了我一隻心絲蟲末期的狗的命,今天又救了我另外兩隻狗

高生的設備與醫術大概是最頂的,只是費用不便宜

這兩隻狗一隻花了1萬8,第二隻花了4萬3,一天噴掉6萬......這狗的身價不菲!

不過能救命還是最重要的,無法想像今天如果是給另一家動物醫院急救的下場


當然我們也不斷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與向菩薩發願......最後感謝佛菩薩加被總算是救回來了

在熬夜等候的過程中,我也把「淨土13位祖師」研究了一輪,除了初祖「慧遠大師」與十一祖「省庵大師」有提到配合「觀想念佛」外,其餘11祖皆提倡「持名念佛」

供大家作為念佛的準則,當然如果已經有基礎想再增上,加上觀想念佛自然更臻完備

南無阿彌陀佛🙏


2024.12.09 佛力慈悲不思議

昨天去醫院探視,持續昏迷中

晚上幫師父念佛,早上06:30在觀世音菩薩前發願,07:15分傳來好消息

讚嘆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讚嘆諸佛願力不可思議

讚嘆幫師父唸經迴向的眾大德


2024.12.07

修行人會不會死?會!

所以修行不是為了執著長生,而是無懼生死

修行是坦然接受世間的無常都是「常」

而非因為修行你就不失去什麼

共勉!邁入佛七最後一天


2024.11.29 我要懺悔 有乞者不與戒

這次在西門町,有個阿婆跟我要10元買麵包,我看她衣著乾淨,覺得應該是騙人的就沒給她了

其實給她個5元10元也是可以的,被騙也損失不了什麼

如果真的騙人因果也是她自付

我懺悔改進🙏

優婆塞戒經

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戒已

見有乞者,不能多少隨宜分與,空遣還者

是優婆塞、優婆夷得失意罪


2024.11.15

抓癢很舒服,不癢更舒服

滿足慾望很舒服,沒有慾望更舒服